https://siwan.nsysu.edu.tw
https://siwan.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探索.實作.跨域

學習不僅是需要國際化 也需要走出到台灣各地學習

2019年2月~7月,中山六學院大學生已分別走出校園,到嘉義鰲鼓溼地、金瓜石、台北、七星潭,並回到最熟悉的高雄,深入認識旗津、鼓山、鹽埕。

 

五個城鎮、五大議題、五個學分

透過中山共學群與業界典範專家,與學生2月先出發鰲鼓溼地,觀察人與保育之間,如何解決衝突化為永續生態,也為在地產業思索;3月深入金瓜石山中,探索社區景色,並透過設計實境地圖,敍說地方故事;4月藉由2019文博會,發現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的創意;5月在高雄,走訪深耕旗鼓鹽的地方文史工作者的高雄學,以及7月的花蓮,由書桌洄遊到餐桌的海洋生物資源與食魚教育,以週末假期密集式授課工作坊,總共走過五個城鎮、學習五大議題、選修五個學分,同時與天下雜誌「微笑台灣」讀者共同參與,增加社會影響力。

 

深度旅行 培養全面性思考能力

藉由假日與週末期間的密集式學習,達成深度旅行,鍛練思惟與創意,培養面對議題的全面性思考能力。除了對台灣地方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回饋,更從中找到在中山大學學習,以及妥善運用校園資源,尋找身在校園、與高雄的價值。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共學群

【協辦單位】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

【業界夥伴】洄遊吧、叁捌地方生活、野放生態實業、棲地田野傳習所、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贊助單位】中信造船集團、雷科股份有限公司、舊振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龍慶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嘉義縣鰲鼓溼地

共學議題:永續生態與生態旅遊
出發日期:2/14-2/15
帶隊教授:海工系 陸曉筠教授
業界代表:峰漁 劉建伸董事長、野FUN生態實業 賴鵬智總經理

「鰲鼓」,台灣西南海岸一個小小的角落,一群地方居民努力維持地方的產業,維護著溼地的生態。近年來,海岸溼地的生態旅遊,成為許多觀光業者的新寵,但缺乏地方居民與產業本質的旅遊,是無法永續的觀光型態,而瞬間湧進外來建設與大量遊客,也不適合地小人稠的台灣。鰲鼓溼地工作坊,帶領參與者,以旅人角度,看鰲鼓社區養殖產業與生態保護,設計出符合社區生態旅行的行銷方案。


02 新北市金瓜石

共學議題:地景敍事
出發日期:3/29-3/31
帶隊教授:中文系 杜佳倫教授
業界代表:棲地田野傳習所 李柏賢所長

青年實地踏查,涉入田野情境,傾聽在地,學習編輯並演繹地景敘事的手法,採用實體航照圖、空拍圖、地圖,以及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如Google Map),協助金瓜石居民,盤整地方資源,及結構化導覽解說的敘事鋪陳。金瓜石工作坊設定玩家對象,學生設計出符合各種玩家角色的實境解謎遊戲,沈浸金瓜石在地故事。


03 台北市

共學議題: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
出發日期:4/26-4/28
帶隊教授:社科院 夏晧清教授
業界代表: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陳甫彥執行長、台北市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團隊

以「智慧城市」為題,帶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宗旨,與台北市政府智慧城市辦公室團隊及資訊局交流,並透過與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甫彥穿針引線,與文創指標交流,共同巡禮2019文化博覽會,穿梭台北街區的市井故事。學生們將走過的街頭故事與議題結合地圖,設計出台北人文故事與能解決社會問的智慧城市方案。


04 高雄旗鼓鹽

共學議題:設計思考與高雄學
出發日期:5/18-5/19
帶隊教授:社會糸 蔡妤珮教授+中山大學高雄學團隊
業界代表: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張良伊共同創辦人、叁捌地方生活 黃褀偉專案經理

以「高雄學」為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宗旨,帶領跨院系學生在中山校園生活圈中,在熟悉又陌生的旗津、鼓山、鹽埕,與職人交流,傾聽地方故事,經由兩日設計思考的訓練,透過設計與廣播劇放送。也將反思過的見聞,加入自己詮釋與觀點,發表網路文章。


05 花蓮七星潭

共學議題:海洋永續與食魚教育
出發日期:7/8-7/10
帶隊教授:海科系 陳孟仙教授
業界代表:洄遊吧 黃紋綺創辦人

台灣除了海鮮文化,還有豐富的海洋文化。透過實際走訪七星潭漁村社區,並親手料理五種主要魚類,包含鰹魚、七星仔、鬼頭刀、雨傘旗魚以及曼波魚,實際了解洄遊於七星潭黑潮的魚類保育與可食用狀況,從海洋到餐桌的食魚教育,七星潭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宗旨,帶領跨院系學生在中山校園生活圈中,在熟悉又陌生的旗津、鼓山、鹽埕,與職人交流,傾聽地方故事,經由兩日設計思考的訓練,透過設計與廣播劇放送。也將反思過的見聞,加入自己詮釋與觀點,發表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