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iwan.nsysu.edu.tw
https://siwan.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台灣在去年2019年11 月 1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了「海洋基本法」,2020年6月8日是台灣迎接第一年的國家海洋日。國立中山大學面向全世界最棒的西子灣海域,兼容著海港功能,學校也長期發展海洋相關之研究,同時擁有豐富的海域活動,中山大學為迎接第一年的國家海洋日系列活動,6月8日邀請全校師生藉由「獨木舟」、「趴板」迎向海洋,並接力舉辦15場系列海洋講座及青年工作坊,實踐知海、親海、愛海。

 

聯合國在2008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指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第一年國家海洋日在中山大學海域中心開放90個名額,藉由獨木舟的同心協力與協調能力,趴板的機動性與速度性,親身參與貼近海洋的水域活動,隱涵擁有「面對大海」的思維與信心,同時也是中山大學重要的理念與期待——多元運動能力及動態積極的生命觀。

 

面對大海,也同時面對著氣候變異的強烈衝擊的事實。中山大學透過四部曲的系列講座、工作坊,聚集中山大學教授群提出專業學術角度,談海洋的各種面項,有觀察古生物與氣候變遷的對照,海洋生物與漁業資源的影響,以及海岸城市的應變措施的影響,並以公民行動、測量水中物質、大氣物質,鑑古知今的觀點,到專業海岸科技與工程的研究,也從不同的角度看海洋,物種存續談鱟、從我們的島看海洋科普、從空中看台灣海洋與海岸的變遷,後續中山也將藉由不同平台提倡對海洋的保護與應對措施。

 

2020年6月8日藉由世界海洋日及台灣第一個國家海洋日,中山大學以系列性的知性討論與體驗活動,開啟更宏觀的視野。依山傍海是中山的地理特色,持續投入相關海洋相關學術研究與海域體能課程的體驗,冀望學子從中山大學的美麗海域開始,望向世界,創造未來,勇敢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