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首創夏日聯合課程,多元師資帶領各領域學生齊聚旗山,透過踏查訪談在地人事物,挖掘地方人文底蘊,設計思考梳理地方文化特色,共創行銷旗山的地方誌。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地方品牌與社會創新」共學群、USR國際連結類萌芽型計畫「教育知識在地畫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在大學社會責任的理念下,策劃新型態的教學方式,於暑假期間,舉辦「創旗山」的正式課程營隊,由西灣學院十八名包括管理、文史哲、社會學等不同學術領域的教師,帶領四十四名學生共六十二人一同駐紮旗山,在地學習,深度認識地方。
西灣學院蔡敦浩院長表示,「創旗山」課程引進許多新穎的教學觀念,包括「合宿共學」、「地域實作」、「專題導向」等,而這些教學行動都建立在「跨域」的基礎之上。蔡院長指出,這場教學行動整合了「地方品牌與文化行銷」、「服務學習:文化設計與社區實作」以及「創新創業場域實作」等三門課程,以「地方品牌」、「社會創新」為課題,匯聚教師們不同的學術視野,以四天三夜為期,引領學生感受、踏查、訪談、思索旗山的種種,並透過專題成果的製作要求,在短時間內,帶學生們沈浸地、高強度地認識旗山。
為了落實此次教學行動的目標,授課教師們在營隊出發前做了許多行前準備。蔡敦浩院長以「找尋明日的答案」一書為典範,帶領同學們建構問題意識,期許同學們探索自己與地方可以有的連結,為自己的未來找答案;楊士奇老師則是由方法論出發,整頓同學們田野探索、觀察問題與專題製作的觀念;游銘仁老師與伊藤佳代老師引介日本發展地方品牌的理論與實務,為同學們開啟了另一端探索地方的視角。
課程營隊的營本部駐紮在歷史悠久、環境優美的旗山國小,受到李紋勝校長的大力支持;吳彗瑜主任並為學生導覽旗山國小一百二十餘年的歷史,帶學生由旗山國小的變革了解旗山地區的發展歷程。課程營隊預計分別訪談包括天后宮、約翰照相館、吉豐打鐵店、阿賢腳踏車店、新化興醬園等十二家極具在地歷史發展意義的商家或組織單位,為此次創旗山的教學行動,奠下厚實的內容基礎。學生陳穎玄表示,她和修課的夥伴吳友文早就迫不及待,在營隊開始之前就已經先來旗山采風,心裡面也已經有想要做的主題;而資管系的曾天均則表示,他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程安排,從實作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理論不容易觸及的觀念與經驗。
蔡院長指出,此次創旗山的教學行動,既是西灣學院推動課程革新的誠意展示,相信也會是未來大學課程變化的潮流。他表示,未來西灣學院將會推動更多新穎、符合價值潮流的課程,希望真正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為台灣的教育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