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iwan.nsysu.edu.tw
https://siwan.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一場細膩飽滿的演講可以帶給你滿滿的養分補足跟感動。聽專家學者演講的時候可以被感動觸及也可以得到一些前所未料的收穫。
3/5 西灣學院院長邀請了天下雜誌的記者兼作家顏和正來到課堂上,帶來這場精彩又有深度的演講。
CSR?SDG?ESG?SROI?這些英文縮寫,是近年企業經營的必修學分。到底這些是什麼?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有什麼幫助?

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一次搞懂關鍵字CSR、ESG、SDGs

「企業社會責任包含了很多面向,除了常見的環境保護及公益活動之外,供應鏈管理、良好的勞資關係、消費者權益等,也屬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因此重視企業社會責任除了可以提升企業形象之外,也能增加企業競爭力,作為成功企業的標準。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的企業需要關注的企業社會責任也不一樣,必須以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為優先,並同時兼顧企業的收益,舉例來說,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要特別注重勞資關係;以環保產品為主的企業則必須更重視環境議題。」

顏和正在研究近年來這些企業經營必備的條件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和感想,透過這場演講分享,讓課堂上的同學們都更能了解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
關於環保、永續以及社會發展怎麼兼顧經濟成長跟企業利益?
顏和正認為:「環保實踐應該要優先於經濟發展,個人淺見,企業如果可以按照企業自身經營的方向去做一些社會貢獻和環保永續的實際實踐作為,對企業形象也有幫助,是有利的。」

在演講過後的小小訪問中,顏和正也透露了一點自己關於大學裡面的CSR(或是說USR)的一點想法。他說:「學校做的USR最大的困難就是永續。採訪過很多學校,當教育部補助的經費結束之後,這個計畫有沒有辦法延續下去是最大的問題。大部分的計畫在經費的來源消失之後就斷掉了,可能要找出自己用甚麼樣的方式才能繼續運行下去。這是大學在推動USR需要關注的問題。 」

聽完顏先生帶來的演講和對現在企業及學校應該要承擔的社會責任的看法,不得不反思了一下「企業社會責任」是目前各國大小企業都在密切關注並且力推的行動,固然這些行動都不是理所當然,對社會卻有很大的助益,關於企業的形象評論也有加分效果,這些皆非應當義務,但卻可以顯現出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對社會共同的責任。


講者蔡宛恬是「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訓練中心(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簡稱ICLEI KCC)的一份子

國際環境聯盟ICLEI 城市永續發展之推手

每年的三月各地櫻花盛開,是地球帶給我們春天的驚喜;那反思我們自身,從我們個人開始到這個社會帶給了地球什麼呢?

高雄市過去對於參與國際環保事務一直不遺餘力,也是台灣第一個加入ICLEI組織的會員城市。每年派代表團參加ICLEI重要會議,去瞭解國際間最新的永續議題發展狀況,也吸取其他先進城市相關政策的推動經驗,同時在國際舞臺上發聲,和世界上超過1,200個的城市互相交流。這些宣示著高雄市致力於「推動環境永續發展、強化城市調適韌性、建構綠色低碳新都」的決心。

 

在演講後的採訪中,小編問了宛恬:「看過的關於都市永續發展推動的具體事例中,什麼讓妳最印象深刻或感動?」
她說:「哈瑪星就是一個例子呀!人行步道、電動公車,那時候我從台北念書回來,才發現這幾年高雄在環保跟綠化中進步了這麼多!」
她說到這個眼睛亮起來,「我覺得用鼓勵代替責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大家更能接受環保跟永續發展的觀念;多去看那些做的不錯的城市,多去讚美那些有成效的,而不要去質問說『為什麼不去做』、『為什麼不這樣做』,相較這些怪罪,去看好的那一面,同時也可以激起大家去實踐環保的動力。」

 

在這個現在這個發言自由的年代,各界的聲音紛擾複雜,充斥著太多斥責、謾罵,正面和鼓勵的聲音卻相對很難被聽見。

除了去修正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多去表揚、多去褒獎那些優秀和傑出,不只對這個社會有吸引更多善的影響,對整個環境和世界都會有所幫助。
環保也是,永續發展也是,誠如宛恬所說,如果可以用善的效益去傳遞理念,對於推動綠環保、低碳城市相關議題相信肯定會有可見的回饋和成效。


從賣綠電給台電到私人企業 - 台灣綠電自由化的發展

2012年陳坤宏白手起家打造太陽能電廠,利用陽光發電,每年為台灣供應超過260萬GW的電。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將天泰定位為整合服務商。
他表示西岸有不少民眾擁有空間,坐擁絕佳日照資源卻少了資金,而關注太陽能產業的投資擁有資金,卻不知如何尋覓適合地點。一方缺陽光、一邊缺資金,於是天泰便扮演整合管理任務,媒合雙方,並代為興建管理電廠。

近年來國內外綠電風潮興起,更有不少競爭者打算搶進;而天泰能源達到供電200MW後,陳坤宏選擇再次二度創業,在2019年另行成立睿禾控股,鎖定民間綠電市場。迎接綠電新市場到來,賣電客戶不再是國家,也無保價收購,陳坤宏坦言將是睿禾鎖定民間用戶售電的最大挑戰。

「對我來說,綠色能源代表的是某種世代的翻轉。如果只能社會新鮮人只可以符合父母期待從事傳統我們社會本有的相關行業,那麼社會給予我們的希望也太薄弱。」陳坤宏在課堂講座結束後的訪談中表示道。
「綠能產業在近十幾年來給了很多年輕團隊機會能夠去創造開發相關的工作形式,加上有政府的支持,能夠讓這些年輕的人和當初的我一樣有勇氣去翻轉世代給予我們的框架。」
「最重要的是,我認為這是一件對的事,對這個世代、對地球都是有幫助的事,這就是我對綠能的信仰。」


氣候變遷因應與企業低碳轉型

勤業眾信視永續發展管理為持續提升業務運作的方式。
永續發展管理對企業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模式,更是一種長遠利益的追求。利用專精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協助企業邁向更具永續性的未來。
勤業眾信以公司整體營運策略為引導,透過利害關係人議合及評估,協助企業識別自身永續發展議題,並協助推進永續發展策略制定、行動方案規劃、績效目標設定。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專案協理許毓倫表示:「現在如果以外部的眼光來看企業永續發展,除了助於企業形象建立,以外界大環境來看,大部分的求職人口目前重視的可能不只是薪水升遷,而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性,或是員工自己內部對公司的認同度,認同度能夠留住員工,對公司也相當重要;因為訓練一個新進人員會造成內部成本的消耗,相對的認同度提升可以降低這些成本損失。」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件對社會有實質幫助的事情。」投資結合氣候治理已是全球趨勢,手上握有資金的金融業者,將更加關注資金流向對於氣候變遷的衝擊,並提升其管理和監管的力道。而投資機構的決策組合則進一步引導全球資金配置版圖,加速推動企業邁向永續轉型之路。


金融業的氣候變遷因應作為

「永續發展不是一個短期的問題,它的因果關係也沒有那麼明確。」
擔任國泰金控企業永續規劃人員的呂盈潔說。「做CSR就像一個人,要怎麼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活得更有尊嚴,讓別人尊敬你,要考慮的事情就會比較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比起只是想要賺錢的人,在社會上可以獲得比較多的尊重,路也能走得更長遠。」

永續發展不是一個短期的問題,它的因果關係也沒有那麼明確。

企業社會責任(CSR)除了環境、公益相關的議題外,還有供應鏈管理、有毒物質控管、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揭露框架等複雜又有趣的領域,
並且這樣的概念在進入金融業後,又會擴充到責任投資、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上,範圍也變大、變複雜許多。
「在企業中處理 CSR 議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CSR也沒有一定的標準,而且在各種議題的跨部門溝通協調中,顯得龐雜又具有挑戰性。

以國泰金控曾經推動過的案子舉例,呂盈潔表示:「曾經我們完成一個反詐騙的專案,採取的計畫是,企業出題學生解題。以之前的經驗,學生提案這類的比賽很多,但真的能把提案實際實踐的狀況並不多。因此真正實現的時候很感動。」
「那時候跟高齡相關學程合作,國泰同仁花費一年的時間,連結了警政署資源,並且與學生不斷討論,最終成功做出一套桌遊,而後,我們同仁也沒有就此停止,在桌遊完成之後又再度連結多方資源,並且於內部訓練其他志工同仁,去教導長者怎麼玩桌遊。讓這個桌遊從同學們的一個創想,變成實際的產物,變成警政署或國泰對外在進行反詐騙宣導時的落地工具。」
「讓很多不同專業領域和不一樣的朋友們願意去參與同一件事,把一件事發揮到極致、盡己所能做到最好,是最讓我感動的。」呂盈潔分享國小的反毒專案,當初公司做了校園保險之後想要回饋學校,最後聚焦挑選了對孩童影響最嚴重的議題—毒品,從舞台劇、AR/VR專車到PaGamO平台,最前端的業務同仁在參與後,也反饋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當一個第一線、最前端的同事能有感受,就會覺得,我們是真的在做一件對的事。」

 

企業永續源自於在時代的演進下,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越趨複雜,讓企業的利害關係人已不限於股東、員工與客戶,更擴大為廣大的社會群眾。呂盈潔建議,現在的剛出社會的人最應該具備研讀的能力,很多問題需要的面向和領域很複雜,勉勵新鮮人都能放大格局、提高視野,盡心深耕自己熱愛的領域,創造個人的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