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每年十月底都會舉辦一場同志大遊行,今年即將邁入第十九年。在這十九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歷史過去裡,每走一步,大眾對性平教育的認識又更進一步。但除此之外,大家平常有沒有想過,在台劇、歌曲、廣告是怎麼看待性別議題,在潛移默化中,又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場次一】
2021.11.06(六)9:30-11:30
講題:鑲嵌國際與本土的 「新台劇」 : 花甲男孩轉大人與俗女養成記 (I)
講師: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楊芳枝教授
課程簡介:
在花甲男孩轉大人與俗女養成記中,我分析當下台灣主要的社會形式如何以交織的形式被納入多元文化、在地生活方式/鄉土、以及民主自由這幾個台灣性的概念、如何被建構。我以戲裡所再現的魯蛇、台客以及民主政治切入,討論性別、世代、經濟/階級、南北差距、省籍/語言,以及威權遺緒/白色恐怖等社會形式如何被納入文本形式,而這些社會形式本身以及之間的衝突與交織又如何以個人式的努力、成長以及愛情和家庭的完滿來獲得解決
【場次二】
2021.11.06(六)13:20-15:20
講題:台灣社會演變下的同志主題歌曲特色 2.0
講師: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侯政男教授
課程簡介:
伴隨著檢視台灣性別政治演變的特色,本研究試圖找出1987-2021這些年代期間台灣流行音樂中以同志議題為主題的代表性歌曲,透過文本分析解析各代表作品的意涵及特色。以流行歌曲下的同志情愛及平權為核心,本演講以幾個時期的演變來解析:同志性向議題隱藏歌曲中的時期、同志情愛議題正式萌芽出現的時期、同志議題開始進入主流音樂的時期,近而以同志議題配合社會運動造成社會巨大改變的時期。而這些代表性歌曲從暗示歌詞的情慾展現,到大膽唱出同志情愛,最後進化到流行音樂歌手正面力挺同志運動及同婚法案,這些都是亞洲國家流行文化成就同志平權難得出現的事實呈現,也造就以台灣流行音樂研究同志議題之特殊意義。
【場次三】
2021.11.06(六)15:30-17:30
講題:廣告中的性別再現
講師: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蕭蘋教授
課程簡介:
廣告是最常使用性別元素的媒介,廣告也是一個文化的資料庫,可以展現一個社會中性別文化的相關現象與議題。在演講中,將介紹性別再現、刻板印象、物化、女性氣質與男性氣概建構等基礎的理論概念,並且以台灣的歷史廣告與當代廣告(包括:印刷媒介與電子媒介),進行深度的討論與解析,希望學生做為意義的詮釋與製造者,可以獲得媒體素養的概念,一方面可以享受流行文化所帶來的愉悅,另一方面也能抗拒與翻轉其中保守的性別文化價值。
※全程參與一場可計0.1學分;全程參與三場可計0.3學分。
※本課程歡迎學士班及碩士班在校學生參加。
※至少參加【第一場】+【第二場】才有提供餐盒喔!!
【防疫小提醒】
1.活動設有參與人數上限,請留意信件通知及提醒。
2.活動工作人員將全程配戴口罩,測量體溫,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3.活動前後皆進行消毒作業,現場亦準備消毒酒精、額溫槍。
4.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本活動如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主辦單位保有暫停、延期或調整招收人數的權利,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教育部及本校規定隨時更新、調整本活動內容。
線上報名:請點選下方圖示(所有中山學生都可以憑學校帳號登入”西灣我課”的平台,並且報名活動喔!!)
活動地點:西灣10樓TED演講廳SW1008
主辦單位: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