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檔集合國立中山大學各院系學生共同製作的藝文類Podcast,正式上架於各大音流平台。藝術任意門的主要訴求是透過不同院系學生們的視角,融入課堂所學的知識,創作出能夠讓大眾更輕鬆接觸藝術的節目,讓藝術不僅僅只能在美術館(博物館)內看見。這個主題的發想源自於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趙可卿老師開設的通識課程「[中山×高美館] 世界美術館與城市巡禮」。在這堂課中,修課學員實地造訪高雄市立美術館,深入認識藝術場域與當代城市印象、城市生活的緊密關聯。除進行藝術鑑賞,課程期末學生們合作完成一檔藝術類Podcast節目「藝術任意門」,在每一集節目中介紹世界各地美術館(博物館)與城市之間所產生的鏈結,以及彼此的精彩故事。

目前「藝術任意門」已經上架多集,主題從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品牌,其包裝和宣傳被大量收集於英國品牌博物館;探索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中,國家級名畫《夜巡》的坎坷身世;自鬧鬼的索菲亞皇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窺見現代藝術家的愛恨情仇;了解大都會博物館內的丹鐸神廟,究竟是如何送往英國;還有深入闡述西班牙戲劇達利博物館中,瘋狂藝術家達利的故事。除此之外,藝術任意門的特別企劃是與趙可卿老師的全英語授課課程「探尋建築工藝中的高雄故事」合作,以全英語的方式介紹高雄在地建築中不為人知的歷史和價值。
「藝術任意門」由目前就讀於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四年級的李悅瑄擔任節目製作人。談及為何想在課堂上製作如此創新的節目專案,她表示是因為近年Podcast正流行,且Podcast對於製作方與觀眾方的器材門檻都較低,再加上節目宗旨是運用更輕鬆、簡單的方式,讓大家接觸藝術,跟影片比較起來,Podcast 更方便大眾隨時隨地收聽,無疑是最適合的一種創作模式。 她提到,在製作過程中,「節目內容構思」是難度最高的部分。修課同學們所負責的工作包含蒐集、挑揀、整理資料,再運用創意,將知識內容轉譯成簡單有趣的版本,是最為費工的環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組談到畢卡索,主持人說「很顯然地,對畢卡索來說,朋友之妻是可以戲的喔」,幽默卻不失知識性的內容讓她耳目一新,也驚艷於各組的剪輯能力。節目專案完成後,更發現同學們不論是在資料蒐集、腳本撰寫、剪輯等不同領域上,竟都有高水準的表現。
節目最大的特點為何?製作人觀察出一個結論,由於參與製作的每位同學,皆非專業美術背景出身,所以大家會更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向大眾介紹藝術。在課程一開始,老師為大家介紹各國美術館,以及實地參訪高美館打下一定的知識基礎,且全程確保所有資訊之正確性,讓學生們於製作過程中更靈活、具創造力。 「藝術任意門」融合藝術與城市歷史, 期待讓大家有機會零門檻、無壓力地接觸藝術的那道門;並且希望聽眾在推開這道門後,能引發其對於藝術作品的興趣,進一步去探索藝術這個浩瀚的世界,同時了解到,藝術不僅僅只能在美術館內被收藏,我們的日常生活即是藝術本身。
想要知道更多豐富有趣的背景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藝術秘辛,就在這道門後等你來體會。想要來場空中藝術之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