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從太平洋到餐桌 烹煮七星潭在地故事
台灣除了海鮮文化,還有豐富的海洋文化。透過實際走訪七星潭漁村社區,並親手料理五種主要魚類,包含鰹魚、七星仔、鬼頭刀、雨傘旗魚以及曼波魚,實際了解洄遊於七星潭黑潮的魚類保育與可食用狀況,從海洋到餐桌的食魚教育,及七星潭在地故事與反思。
環繞台灣海峽、太平洋、巴士海峽的台灣,海鮮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餐桌料理,但台灣不是只有海鮮文化,而是有豐富的海洋文化!暑假是是七星潭海灣定置漁業的休漁期、漁人的散海祭,大海能夠滋養生息,漁人藉此可休息。中山學生趁休漁期之前,到訪七星潭,透過三天的田野探訪與料理的工作坊,藉由最接近大海的媒介和方式,動手料理洄遊於七星潭的魚種,透過海資系陳孟仙教授的學術領導,師生邊吃邊學海洋文化與七星潭漁村故事。而料理新手的大學生們,則讓當地人印象相當深刻。
更多報導與介紹
-
帶隊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海科系 陳孟仙教授
-
業界代表|洄遊吧 黃紋綺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