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場歷經文化旅程 《霧台的迴與疊》音樂劇感動落幕
原創音樂劇《霧台的迴與疊》於2024年11月14日至15日在駁二正港小劇場圓滿落幕!這部音樂劇由導演林宜誠及音樂創作楊文忻共同打造,以屏東霧台魯凱族文化為背景,透過跨世代的和解、文化重拾與現代愛情交織,在劇場中呈現出真摯動人的情感;劇中共有六首原創歌曲,並以悠揚的古調、細膩的旋律刻畫劇中角色們的心境與轉折,贏得了觀眾的熱烈迴響。
《霧台的迴與疊》作為教育部與國立中山大學USR計畫「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的一部分,透過劇中的人際互動與靈性山林的呼應,讓魯凱族文化的精髓深植於觀眾心中。故事講述了一位族人,因壓抑在心底的記憶與傷痛而遠走他鄉、與部落斷了聯繫,直到日本人健太的意外來訪,逐漸揭開了那段被遺忘的過去。在祖靈的智慧與山林的庇護下,劇中角色在價值觀與文化的碰撞中尋求平衡,讓整場劇充滿情感深度與文化意涵。《霧台的迴與疊》不僅是一封寫給霧台的情書,更是一場讓不同背景的人彼此交流與理解的動人旅程。
導演林宜誠表示,原民文化中有一種底蘊,來自於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高度仰賴山林、棲地、動物,同時也保持謙卑和敬畏;因為和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而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重量、永續的意義,也在生命中創造出很多有機的美感。這樣的文化很美,卻如同被鎖住於一個絕對的範疇,令外界難以靠近。因此這齣音樂劇的理念,是希望讓文化間的藩籬,可以被打開一個缺口,進而讓不同文化間產生交流,讓部落的文化與智慧可以更好地被傳承、滋養更多人的生命。
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分享道:「文化是活的、會變遷的,但如果缺乏實際的身體實踐與物質媒介的承載,優良的傳統文化將逐漸流失。當族人脫離土地與當地風土,那些曾經每天實作的文化便容易被遺忘。唯有透過各種方式將有形無形的文化展現在物質媒介上,才能有效保留文化的精髓。」
本校社會系副教授巴清雄與族中耆老包勝雄先生亦擔任此次演出的魯凱族文化顧問,而他們也都贊同本劇的文化意涵,並表示這齣音樂劇應該要被帶到山林裡,讓更多魯凱年輕人可以看見。西灣學院助理教授伊藤佳代不僅親自參與演出,亦大力支持本次計畫,牽起了更多台日交流的契機與緣分。而中興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林仁昱在觀演後,以詩意的方式詮釋音樂劇的內涵:百合花象徵部落文化,回家的勇士代表離鄉後回歸認同的族人。若能將文化分享給更多人,百合花與勇士的意義便能超越族群限制,化為更廣大的連結力量,讓文化延續並拓展其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也有許多不同背景的觀眾一同觀賞,包含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高雄日僑學校、全美台灣同鄉會等,在劇場的舞台下也是一次多元文化的交流。一位來自日本的觀眾說:「人所歸屬的地方不必僅僅只有一個,就像植物一樣。」更有許多觀眾在演出後回饋,透過這場音樂劇,讓他們想更認識魯凱文化、更認識霧台,也想實際到霧台走走。藉由劇作的力量,讓魯凱文化的精神可以在劇場中展現,並在戲劇落幕後引發實質的迴響、吸引更多觀眾了解原民文化,這就是劇組團隊的初衷。
此外,大同醫院特別贊助其中一場演出,並舉辦演後座談,邀請社工、醫師、心理師共同參與交流。座談中,演員分享了在準備劇作的過程中的觸動與反思,不僅僅是觀眾,演員和劇組團隊也都在籌備劇作的過程中,對於文化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悟。《霧台的迴與疊》透過真摯的故事與深刻的文化反思,在劇場中寫下感人的篇章,成為一場促進文化交流與個人內在啟發的藝術盛宴。
【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6
《霧台的迴與疊》作為教育部與國立中山大學USR計畫「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的一部分,透過劇中的人際互動與靈性山林的呼應,讓魯凱族文化的精髓深植於觀眾心中。故事講述了一位族人,因壓抑在心底的記憶與傷痛而遠走他鄉、與部落斷了聯繫,直到日本人健太的意外來訪,逐漸揭開了那段被遺忘的過去。在祖靈的智慧與山林的庇護下,劇中角色在價值觀與文化的碰撞中尋求平衡,讓整場劇充滿情感深度與文化意涵。《霧台的迴與疊》不僅是一封寫給霧台的情書,更是一場讓不同背景的人彼此交流與理解的動人旅程。
導演林宜誠表示,原民文化中有一種底蘊,來自於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高度仰賴山林、棲地、動物,同時也保持謙卑和敬畏;因為和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而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重量、永續的意義,也在生命中創造出很多有機的美感。這樣的文化很美,卻如同被鎖住於一個絕對的範疇,令外界難以靠近。因此這齣音樂劇的理念,是希望讓文化間的藩籬,可以被打開一個缺口,進而讓不同文化間產生交流,讓部落的文化與智慧可以更好地被傳承、滋養更多人的生命。
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分享道:「文化是活的、會變遷的,但如果缺乏實際的身體實踐與物質媒介的承載,優良的傳統文化將逐漸流失。當族人脫離土地與當地風土,那些曾經每天實作的文化便容易被遺忘。唯有透過各種方式將有形無形的文化展現在物質媒介上,才能有效保留文化的精髓。」
本校社會系副教授巴清雄與族中耆老包勝雄先生亦擔任此次演出的魯凱族文化顧問,而他們也都贊同本劇的文化意涵,並表示這齣音樂劇應該要被帶到山林裡,讓更多魯凱年輕人可以看見。西灣學院助理教授伊藤佳代不僅親自參與演出,亦大力支持本次計畫,牽起了更多台日交流的契機與緣分。而中興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林仁昱在觀演後,以詩意的方式詮釋音樂劇的內涵:百合花象徵部落文化,回家的勇士代表離鄉後回歸認同的族人。若能將文化分享給更多人,百合花與勇士的意義便能超越族群限制,化為更廣大的連結力量,讓文化延續並拓展其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也有許多不同背景的觀眾一同觀賞,包含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高雄日僑學校、全美台灣同鄉會等,在劇場的舞台下也是一次多元文化的交流。一位來自日本的觀眾說:「人所歸屬的地方不必僅僅只有一個,就像植物一樣。」更有許多觀眾在演出後回饋,透過這場音樂劇,讓他們想更認識魯凱文化、更認識霧台,也想實際到霧台走走。藉由劇作的力量,讓魯凱文化的精神可以在劇場中展現,並在戲劇落幕後引發實質的迴響、吸引更多觀眾了解原民文化,這就是劇組團隊的初衷。
此外,大同醫院特別贊助其中一場演出,並舉辦演後座談,邀請社工、醫師、心理師共同參與交流。座談中,演員分享了在準備劇作的過程中的觸動與反思,不僅僅是觀眾,演員和劇組團隊也都在籌備劇作的過程中,對於文化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悟。《霧台的迴與疊》透過真摯的故事與深刻的文化反思,在劇場中寫下感人的篇章,成為一場促進文化交流與個人內在啟發的藝術盛宴。
【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6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