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寬
江政寬
副教授
歐美史學理論、海洋文化、中國思想文化史、歷史敘事學
07-5252000 #5873
jkjiang@mail.nsysu.edu.tw
學歷
美國紐約大學(NYU)歷史系博士班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2008.01
經歷
玄奘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1999.08-2005.07)
玄奘大學歷史系專任講師(2005.08-2007.07)
英國劍橋大學Wolfson學院訪問學人(2004)
台灣敘事學學會秘書長 (2004~2008)、理事 (2016~)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約聘助理教授 (2008/08 ~ 2010/07)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2010/08 ~ 2018/07)
國立中山大學台灣研究學分學程負責人(2017/08~)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兼人文社會組組長 (2018/08 ~ 2019/01)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主任(2019/02~2019/07)
美國Vanderbilt大學訪問學者(2019/08~2020/07)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主任(2021/02~2022/07)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主任(2022/08~2024/01)
榮譽
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1991.03)
國立中山大學「新進教師獎勵」 (99學年度)
國立中山大學非政府類新秀建教合作獎
國立中山大學教學領航教師(3次)
國立中山大學103、 104學年度通識教育中心教學績優教師(院級)
國立中山大學102、105、106、107、10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校級)
國立中山大學教學優良課程: 99-1至112-2,累計61次
開授課程
古今文明史、中華文明發展史、臺灣史、文化社會學、海洋文化、海洋與社會、史學導論、臺灣社會與文化、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服務學習(三):史蹟導覽、臺灣文化史
研究計畫
1. 主持人,「教案製作:古今文明史」,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計畫,執行日期:2008/09/01~ 2009/08/31。已結案。
2. 主持人,「海洋歷史與海洋文化」,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文化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日期:2008/09/01~ 2009/08/31。已結案。
3. 主持人,「歷史與敘事:以微觀史學為考察中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NSC98-2410-H-110-070,執行日期:2009/06/01~ 2010/05/31。已結案。
4. 主持人,「媽祖傳說的歷史考察」,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個別研究計畫,執行日期:2010/11/01~ 2011/04/30。已結案。
5. 主持人,「論西方社會史研究的興衰」,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個別研究計畫,執行日期:2011/11/01~ 2012/04/30。已結案。
產學計畫
主持人,「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之港都歲月與風情,中國電視公司產學計畫,執行日期:2014/09/01~ 2014/12/31。已結案。
教學計畫
1. 總主持人,「高雄舊港敘事計畫:以『城市遊戲、設計思考、開創實作』敘說在地的故事」,教育部專業知能融入敘事力之新創群組課程計畫,執行日期:2017/08/01~ 2019/01/31。已結案。
2. 主持人,「海洋文化教學計畫」,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創新課程實施計畫,執行日期:2018/08/01~ 2019/01/31。已結案。
3. 主持人,「臺灣文化史教學計畫」,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創新課程實施計畫,執行日期:2019/02/01~ 2019/07/31。已結案。
教育部USR計畫
共同主持人,「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執行日期:2021/08/01~ 2022/07/31。已結案。
代表著作
A.會議論文
1. 〈台灣歷史中的反抗精神:一個意識層面的初步考察〉,夏潮文教基金會主辦,澳門:「『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學術研討會,1999年5月29-30日。
2. 〈歷史、虛構與敘事論述:論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中國時報主辦,台北:黃仁宇學術研討會,2001年1月6日。
3. (合著)〈歷史與傳說:鄭和船隊到過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主辦,台南:鄭和下西洋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16-17日。
4. 〈對於通識歷史課程的幾點反省與檢討〉,玄奘大學主辦,新竹:第一屆「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2004年5月21日。
5. 〈語言、階級與政治:Gareth Stedman Jones與英國社會史研究的語言學轉向〉,台灣敘事學學會主辦,台中:「文本的世界:敘事如何形成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10月09-10日,頁33-53。
6. 〈敘事史學的再思考〉,台灣敘事學學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辦,台中:「說故事:敘事者、序列、場域」國際研討會,2006年10月27-28日,頁51-66。
7. 〈小就是美?小歷史的若干考察〉,台灣敘事學學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台中:「敘述過去的聲音:民間文學、口述歷史、田野調查」國際研討會,2008年10月4-5日,頁215-224。
8. 〈從「庇民」到「護國」:論國家對媽祖信仰的政治挪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主辦,高雄:「2011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27-28日。
9. 〈歷史記憶與社區參與:以國立中山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史蹟導覽」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高雄:2016年「公民素養暨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2016年6月24 日。
10. 〈從共同科到通識課:通識歷史課程的發展與挑戰〉,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高雄:2017年「通識教育理念與實務學術研討會」,2017年6月16 日。
11. 〈大學歷史課程的發展與挑戰〉,大葉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主辦,「大學巨變中通識教育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21世紀大學理念與通識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十六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Topic Forum 11,2018年10月03日。
12. 〈影像教材在通識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主辦,「2021通識教育『境』與『進』的力量」,2021年07月27日。
13. 〈高雄前鎮史蹟導覽:服務學習、歷史記憶與社區參與〉,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辦公室主辦,「社會實踐與高教體系:潛力與韌性」,2021第三屆新實踐暨台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國際研討會,線上場次11,2021年09月02日。
14. 〈歷史記憶與地方認同:以高雄前鎮中小學鄉土教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主辦,2021「文化、社會與地方創生: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場次C,2021年10月29日。
15. 〈城市記憶與社區參與:以高雄前鎮史蹟導覽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暨全球華人創造力學會主辦,「2021城市的記憶與技藝:復興與創新」,Engage!2021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暨全球華人創造力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社區參與」場次,2021年11月13日。
16. 〈「不山不市」:以服務學習課程「史蹟導覽」為例〉,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主辦,「第八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2021年12月03日。
17. 〈地方感的形塑:地方史、鄉土教材與導覽〉,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主辦,「以地方之名:文化、文物與社會創新研究中的『地方』」,2022 第一屆「文化與社會」研討會,2022年04月22日。
18. 〈城市遊戲設計在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海洋文化」課程為例〉,大葉大學主辦,「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創新與未來:新通識教育× SDGs ×EMI×教學實踐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23年10月25日。
19. 〈從民間信仰看移民來源與區域特色-以高雄前鎮草衙地區之寺廟為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主辦,開港160年週年「打狗回望、高雄啟航歷史與海洋文化」國際研討會,2023年12月08-09日。
B.一般論文與專書論文
1. 〈權充導讀〉,輯入Keith Jenkins著,《後現代歷史學》(On “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台北:麥田,2000,頁1-12。
2. 〈譯序〉,輯入Natalie Zemon Davies著,《馬丹‧蓋赫返鄉記》(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台北:聯經,2000,頁i-xix。
3. 〈台灣歷史中的反抗精神〉,《玄奘學報》,第4期,2001年10月,頁257-293。
4. 〈歷史、虛構與敘事論述〉,輯入《文化與權力:台灣新文化史》,台北:麥田,2001年11月,頁207-235。
5. (合著)〈歷史與傳說:鄭和船隊到過台灣?〉,輯入《鄭和下西洋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台北:稻鄉,2003,頁131-161。
6. 〈語言、階級與政治:Gareth Stedman Jones與英國社會史研究的語言學轉向〉,《人文學報》,30期,2006年08月,頁103-136。
7. 〈卡耳在台灣〉,輯入E. H. Carr著,《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台北:博雅書屋,2009,頁5-13。
8. 〈歷史與敘事:中西比較〉,《社會/文化史》,創刊號,2009,頁111-135。
9. 〈徐福東渡:歷史傳說的探討〉,輯入劉石吉、王儀君、林慶勳主編,《海洋歷史與海洋文化》,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0,頁43-70。
10. 〈從「庇民」到「護國」:論國家對媽祖信仰的政治挪用〉,輯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主編,《2011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2,頁15-30。
11. 〈讓歷史幽靈安息吧:論《月光三部曲》〉,輯入張嘉驊,《回家之路1947》,台北:四也出版公司,2014,頁8-15。
12. 〈洞見與不見:論小歷史的方法與敘事〉,《人文學報》,40期,2016,頁47-65。
13. 〈歷史記憶與社區參與:以國立中山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史蹟導覽」為例〉,《通識學刊》,5卷1期,2017,頁47-65。
14. 〈歷史課程教學與影像材料應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編,《2021台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2021,頁1-14。
15. 〈社區、導覽與歷史記憶:以導覽性服務學習課程為例〉,東南科技大學主編,《2021第八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新北: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22,頁7-32。
16. 〈前鎮地方史書寫、鄉土教材與導覽〉,李建緯主編,《以地方之名:文化、文物與社會創新研究中的地方》,台中: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2023,頁63-87。
17.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的奠基與創新:從共同科到跨域學習〉,宋秀娟主編,《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台北: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2024,頁63-91。
18. 〈從高雄前鎮地區寺廟看移民來源與區域特色〉,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主編,《開港160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25,出版中。
C.專著
1. (合著)《世界文化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初版、2009二版。
2. 《皮日休的生平與思想──兼論其在唐宋之際思想變遷中的角色》,收入林慶彰教授主編叢書「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
3. 《海洋人物的歷史、傳說與形象變遷》,高雄:麗文出版社,2018。
D.書評
1. 評Keith Jenkins著,On "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新史學》,9卷4期,1999年3月。
2. 評黃仁宇著,《黃河青山》,《明日報‧書評》,2000年2月。
3. 評Felipe Fernández-Armesto著,《真實、真相、真理──人類文化探索之旅》,《中國時報‧開卷》,2001年10月7日。
4. 評Carl E. Schorske著,《世紀末的維也納》,《聯合報‧書評花園》,2003年1月12日。
E.譯作
一、論文
1. 余英時著,〈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位史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Neither Renaissance Nor Enlightenment: A Historian’s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輯入《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台北:聯經,1999,頁1-31。
2. Gary Wickham著,〈歷史學對社會學的流通性〉,S. Kendrick, P. Straw, D. McCrone編,《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Interpreting the Past/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台北:麥田,1997,頁63-9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頁45-69。
3. S. B. Hettiaratchi著,〈斯里蘭卡的鄭和研究〉,輯入陳信雄、陳玉女編,《鄭和下西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稻鄉,2003,頁115-129。
二、校譯
Stephen Averill著,〈中國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研究之若干新趨勢〉,《新史學》,11卷3期,2000年9月,頁157-194。
三、專書
1. Peter Burke著,《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 1929-89》(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 The Annales School 1929-89),台北:麥田,1997。
2. Keith Jenkins著,《後現代歷史學》(On “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台北:麥田,2000;《論“歷史是什麼” ──從卡爾和艾爾頓到羅蒂和懷特》,北京:商務,2007。
3. Natalie Zemon Davies著,《馬丹‧蓋赫返鄉記》(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台北:聯經,2000。
4. Lynn Hunt編,《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al History),台北:麥田,2002。
5. Peter Burke著,《歷史學與社會理論》(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台北:麥田,2002。
6. 蔡石山著,《永樂皇帝》(Perpetual Happiness: The Ming Emperor Yongle),台北:聯經,2008;北京:中華書局,2009。
7. E. H. Carr著,《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40週年版),台北:博雅書屋,2009。
8. Ralph C. Croizier著,《國姓爺與中國民族主義:歷史、神話和英雄》(Koxinga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History, Myth, and the Hero),台北:聯經,2025,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