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電子報 SI WAN ENEWS - VOL.8(2025年 4月)

快來看西灣學院近兩個月又有哪些新鮮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灣 ENEWS

2025 年 4 月 | VOL. 8

 

本期閱讀時間:16 mins

pic

專訪揭密 西灣學院打造原住民族學習新模式

西灣學院

西灣學院王宏仁院長與社會系副教授巴清雄,近日受邀至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Tea Time時光」專訪,分享114學年度即將開設的「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討論主題包含專班的設立初衷、教育目標與未來發展。王宏仁院長在專訪中強調,本專班的成立,為原民學生打造一條兼具多元學習與國際視野的學習道路,讓其成為促進文化對話與族群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

閱讀全文 ➔

學術亮點 〉

pic

展現多元實踐力 服務學習成果展正式揭幕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本院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於3月18日舉辦「113-1服務學習成果展」開幕式,展現學生將專業知識融入社會服務的實踐成果。本次共9門課程推薦、15名學生獲獎,其中獲獎同學包括音樂系、生科系、物理系、電機系、資工系、企管系及社會系等學生。透過「校內服務」、「弱勢關懷」、「科普教育」、「社區創新」四大類型課程,推動性別平權、協助新住民、科普教育等多元議題,提升學生溝通合作能力與培養社會參與意識。

閱讀全文 ➔

教育直擊 〉

pic

捲動小學生創新提案  社創所取經王梅香教授

社會創新研究所

本院社會創新研究所邀請社會學系王梅香教授,分享USR計畫如何促成大學與地方小學的共學、共創。王教授強調,合作關鍵在於回應在地需求,透過深度訪談,建立順暢溝通,設計符合校本位課程的創新提案。她以課桌椅改造計畫為例,讓舊家具轉化為展櫃,不僅賦予新生命,更提升學童對家鄉的認同與關懷,與會學生熱烈討論如何捲動小學生參與社會創新,並為即將舉辦的「中山美猴獎」提供更多實踐靈感。

閱讀全文 ➔

pic

傳統習俗反思 桌遊體驗探索性別意識形態

博雅教育中心

本院博雅教育中心教授唐文慧與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講師王紫菡,結合「性別與社會」與「服務學習:促進性別友善校園行動志工」兩門課程,設計「性別與社會:當習俗進入家庭,性別經驗大不同」創新講座。活動以桌遊體驗為核心,透過臺語俗諺如「男人膝下有黃金」等,引導學生探討家庭中的性別意識形態。講座強調跨世代對話,運用「擴充、改編、翻轉」策略,重塑傳統語言,推動性別平等,學生透過角色扮演與討論,深化對性別規範的理解,並在理論與實踐間找到行動路徑。

閱讀全文 ➔

pic

展演下的人文實踐 服學課程走進霧台之美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本院服務學習中心的「服務學習—展演下的人文實踐」課程,結合USR計畫「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參與原創音樂劇《霧台的廻與疊》的製作與推廣,透過藝術創作與策展深化對霧台魯凱文化的理解與保存。學生們從短影片製作到導覽撰寫與策展佈置,全方位學習跨領域實作,展現文化教育與社會責任的融合。在過程中,學生們更深刻體會魯凱文化的歸屬感與溫度,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打破學科界限,在藝術與文化實踐中獲得成長,進而反思「家」與文化認同的意義。

閱讀全文 ➔

學術活動 〉

pic

駱明凌博士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推進AI發展

博雅教育中心

人工智慧的發展正改變各領域應用,其中大型語言模型(LLMs)為核心技術之一。駱明凌博士於中山大學開設「大型語言模型及其社會應用」課程,王宏仁院長特別邀請駱博士以「A Light Talk on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Areas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為題開講,剖析LLMs的研究歷程與挑戰。駱博士強調LLMs本質為機率問題,涵蓋AI、統計、深度學習等領域,並透過GPT技術發展、Transformer架構等實例,探討其對人工智慧發展的影響,講座亦聚焦記憶儲存、推理能力與多模態感測應用等前沿議題。

閱讀全文 ➔

活動花絮 〉

pic

學長姊經驗傳承 人科實習分享會圓滿落幕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本院人科學程於3月20日舉辦「人科工研院實習分享會」,吸引眾多對科技產業與職涯探索實習有興趣的同學參與。三位學長姊的分享從履歷優化、面試策略到職場實戰經驗,並強調AI工具應用、自我介紹簡報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完整傳承工研院寶貴實習的經驗。活動採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現場交流熱烈,讓參與者對工研院實習機會與未來職涯規劃有更具體的認識。

閱讀全文 ➔

pic

唯有瞭解才不會誤會 壽山國家公園訪台灣獼猴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臺灣獼猴的生活與中山大學校區域高度重疊,卻因對其認識不足容易導致誤解與衝突。為提升中山大學學生對獼猴生態的理解,本院服學課程「臺灣獼猴生態宣導」,由生科系徐芝敏老師帶領學生前往壽山國家公園實地參訪,活動邀請臺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林美吟秘書長,現場解說獼猴習性與群體生活模式,並提醒如何在適當距離下觀察野生獼猴。學生透過近距離觀察與專業講解,深化對臺灣獼猴的理解,推動人猴和平共存,促進生態教育與保育意識。

閱讀全文 ➔

pic

美好生活與高齡挑戰 呂苡榕分享高齡貧窮記事

社會創新研究所

為提升對高齡貧窮議題的關注,本院社會創新研究所邀請資深記者呂苡榕,分享其著作《老窮奇幻紀事》,剖析臺灣底層高齡者的生存困境。呂記者以田野調查經驗,講述無家者老張哥的故事,揭示高齡貧窮者如何在社福資源不足、家庭支持薄弱的情況下,憑藉韌性與互助精神求生。講座強調高齡貧窮問題隨社會變遷擴大,需更多關注與行動,透過深刻洞察,反思如何在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中,創造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閱讀全文 ➔

師生榮譽 〉

pic

西灣學院奪創意進場亞軍 原民文化展跨域力

西灣學院

本校2025全校運動會於3月12日熱鬧登場,西灣學院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軸,融合服飾、變換隊形與口號設計,展現豐富文化底蘊與團隊默契,榮獲創意進場學術單位組亞軍,不僅體現西灣學院「創新、跨域、國際化」的教育核心,也強調多元共融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本次進場設計,巧妙呼應學院即將於9月開設的「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盼藉由專班的成立,培育出具全球視野、文化認同的新世代原民人才。

閱讀全文 ➔

pic

西灣學院展運動力 2025西灣山海路跑創佳績

西灣學院

本校「2025西灣山海路跑」於3月12日熱力開跑,吸引638人參賽。其中,西灣學院展現運動實力,挑戰組女子教職員組中,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許秀桃教授榮獲第4名,博雅教育中心唐文慧老師榮獲第5名,展現堅強體能與卓越競技能力,為西灣學院增添光彩。賽事由校長李志鵬鳴槍後正式開始,賽道橫跨山海美景,選手們挑戰自我、盡情奔馳。

閱讀全文 ➔

pic

優課齊綻放 西灣學院多位教師獲優良課程殊榮

西灣學院

西灣學院於113學年度第1學期再創佳績,共39位教師、85門課程榮獲「優良課程」殊榮,包含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博雅教育中心、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服務學習教育中心、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社會創新研究所與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展現跨域教學創新實力。西灣學院持續深耕「跨域整合、人文關懷」,打造多元卓越的教學典範,為高教創新立下標竿。

閱讀全文 ➔

pic

謝如梅副教授榮獲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 創業研究展現新視角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本院人科學程謝如梅副教授,與國立屏東大學蔡依倫教授共同發表之論文,榮獲第十五屆「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佳作獎。該研究發表於《組織與管理》期刊,透過長期追蹤學生創業團隊,提出「威權-順從」、「橋接-利用」、「需求-驗證」、「競爭-學習」四種互動模式,剖析學生如何在制度中發展自主性,邁向創業實踐。此次獲獎由19本TSSCI核心期刊推薦、多篇論文中脫穎而出,展現跨校合作的學術深度與社會影響力。

閱讀全文 ➔

pic

「源。創工作室」奪銀質獎 助攤商品牌再升級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本院人科學程團隊「源。創工作室」於2024全球品牌策劃大賽台灣區總決賽中,從196組競爭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銀質獎。團隊由蔡旻蓁、吳亭蓉、洪荻華三位同學組成,謝如梅副教授指導,透過精簡化與模組化品牌重塑流程,協助市集攤商「秀美油飯」強化品牌形象與顧客體驗,本次競賽展現人科學程學生養跨領域實作的成果,更凸顯跨領域人才在商業創新中的關鍵影響力。

閱讀全文 ➔

近期活動 〉

pic

113-1 服務學習課程成果海報展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

時間:即日起至 114.4.18(五)

·

地點:圖資大樓10樓西灣廣場

服務學習成果展展示學生在社會服務中的創新實踐,參與的課程涵蓋「校內服務」、「弱勢關懷」、「科普教育」、「社區創新」等四大類別,展期至4月18日,歡迎師生蒞臨觀賞,感受學術與社會責任的結合。

活動頁面 ➔

pic

淨零碳排推廣訓練課程-- 碳盤查與碳足跡概念

基礎教育中心

·

時間:114.4.23 (三)、114.4.24(四),16:00~18:00

·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

活動地點:圖資10F SW1003教室

淨零碳排為當前最重要的世界潮流,各領域都在進行碳盤查與計算, 究竟碳盤查在盤什麼? 碳足跡又該如何計算? 本次邀請到中山大學碳權中心陳齊奐資深經理,兩天不同內容的專業訓練課程,帶領你踏出成為綠領人才的第一步。

活動頁面 ➔

pic

卑南阿嬤的魔法學園--神奇的原民植物智慧

基礎教育中心

·

時間:114.4.26(六),9:30~16:30

·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

活動地點:圖資10F SW1005教室

 

和藹親切的賢美阿嬤來自卑南建和部落的巫師家庭, 擅長運用天然藥用植物於生活之中,致力推廣卑南族植物智慧、傳承部落藥草文化,推廣身影穿梭在建和部落和台東原住民族部落之間。本次活動將由賢美阿嬤帶領參與者認識卑南建和部落傳統習俗文化、植物藥草智慧和應用、品嚐卑南建和風味的養生雞酒,以及手作淨身薰香塔,歡迎全校學生一同感受卑南魔法。

活動頁面 ➔

pic

2025 鹽夏不夜埕《鹽來遮好呷》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時間: 114.5.10~114.5.17, 17:00~21:00

·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一般大眾

·

活動地點:府北公園(高雄市鹽埕區府北路)-七福商場-沙多宮(高雄市鹽埕區富野路49號)

《鹽夏不夜埕》是本院人科學程和府北里里長辦公室共同主辦,於高雄鹽埕區舉辦的年度夜間藝術展,今年邁入第八屆,以「鹽來遮好呷」為主題,探索鹽埕的移民文化、祭祀文化與飲品文化如何形塑「好吃」的認知。策展團隊歷時一年規劃,透過裝置藝術、表演、市集與互動展演,引領觀眾重新發現味覺的深度與層次。誠摯邀請全校師生,一同漫步夏夜鹽埕,體驗「好吃」的多重風貌!

活動官網 ➔

pic

跨域微學分工作坊--人工智慧與資訊生活

基礎教育中心

·

時間:114.5.17(六),09:30~12:30、13:30~16:30

·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

活動地點:圖資10F SW1007教室

本次工作坊不實際撰寫程式,而是透過課程活動與免費開源套件(ChatGPT、Midjourney、teachable machine),讓學習者對於人工智慧的原理有基本的認識,並實際創作出自己的人工智慧作品,對AI新手更是友善,歡迎全校學生報名參加。

活動頁面 ➔

pic

多元文化跨域工作坊--認識越南

基礎教育中心

·

時間:114.5.18(日),09:30~16:30

·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

活動地點:圖資10F SW1005教室

S形狹長的地圖,從北部河內到南部胡志明市距離將近1800公里,因族群、地形、氣候及歷史緣故,使越南文化呈現豐富多樣,曾被中國統治千年,被法國殖民將近一個世紀,被美國侵略三十年,越南飲食也融合許多東西方的飲食文化,歡迎全校學生一同參與本次工作坊,認識越南文化。

活動頁面 ➔

  各期電子報 ➔

國立中山大學 西灣學院

Si Wan Colleg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發行人:王宏仁

郵件由系統自動發送,請勿回覆。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