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停歇的爭議與挑戰 服學課程談動保思辨

服務學習課程「動物保護、收容與送養」為了奠定同學們更深入的動保理念與認識,在2024年9月27日邀請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的何宗勳秘書長,前來與學生們分享動物保護相關課題。

何宗勳秘書長一開場便從最近民眾發起的兩項公投連署:「全面禁止山豬吊」與「禁止海上賽鴿」,帶入動保議題的省思,這些議題不僅關係動物的基本權益,也攸關社會的道德與文明進程。但山豬吊涉及原住民狩獵和農民保護農作權益,賽鴿背後則有龐大的賭博利益和參與者,因此要讓公投成立或通過的挑戰都非常艱難。這也反映了動保議題和改革推動常面對的爭議,都需要擴大社會溝通。


遊蕩動物處理方式爭議
以貓狗為例,何宗勳回顧指出,台灣對貓狗的定義雖已經從「畜生」演進為寵物、同伴動物到毛小孩,但是飼主責任意識和執法仍不足,以致隨意棄養或放養造成遊蕩貓犬氾濫問題一直未能解決。過去遭棄養被捕的貓犬,即使很健康,只要一定時間未能送出就會被撲殺。2017年「零撲殺」政策實施後,又要面臨公立收容所超載、民間收容品質堪慮等問題。而遊蕩貓犬結紮後回置社區餵養的TNVR作法,卻也因為被揭露造成野生動物威脅,而形成「動保」「野保」兩派論戰不休。

何宗勳秘書長認為,其實動保議題不一定需要「零和」,而應找出共同可接受、治標也治本的作法。例如動保聯盟就支持在生態敏感區移置遊蕩犬,但容許一些社區、校園可以讓遊蕩犬貓獲得有管理的照顧,並積極推動認養。該聯盟核心價值包含「動物福祉」、「公開透明」、「課責機制」與「公民參與」,強調政府在動物保護政策上的責任,也同步支持各級政府設置專責動保機關、配置足夠人力,並要求所有動物保護機關公開行政資訊,確保政策透明度。

除了同伴動物和遊蕩貓犬議題外,動保聯盟的關切還包括野生動物的生存權、動物實驗減量與替代、改善經濟動物飼養環境、終止動物戲謔表演等。動保聯盟透過與動保團體、學者合作,進行調查研究,並將結果作為政策倡議的基礎,結合基層村里長、縣市議員、各級政府力量推動改革和落實質行,並希望喚起更多民眾的支持,創造一個尊重生命的社會。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5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