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股漁村到社創講堂 陳德容老師專訪
西灣學院社會創新研究所 新進教師專訪
初見德容老師,很容易會被她的幽默與親切給吸引。老師站在台前,手勢生動,語調抑揚頓挫,一堂課下來,鮮少學生能在她的課堂上打瞌睡。德容老師總是用充實的簡報、生活化的舉例,結合自己的田野經歷,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學術上的提問、生活中的困惑,總能得到老師的耐心傾聽與解惑,又或是在課堂中被授課簡報裡突如其來的貼圖給逗樂。老師與學生的距離,無論課堂內、外都十分親近。
這位西灣學院社會創新研究所的新成員——陳德容老師。如同百變多元的社創所特色,是一位擁有跨域背景的老師。老師笑說自己像是南部辦桌菜餚「八寶丸」——一種多元又百搭、內餡隨著地域特色變化、海陸全包,既靈活又豐富的經典辦桌菜。
德容老師的學術背景與生活經歷正如有著多元食材的八寶丸:自農學院的造園與景觀設計出發,進入工學院的城鄉規劃與建築景觀,最後遠赴荷蘭研究鄉村、農業與環境議題。研究範疇橫跨農業、環境與空間規劃,發展了靈活且多角度的學術思維。
而本學期,德容老師來到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成為社創所的老師,為學生們帶來獨特的教學魅力與學術知識。在老師的課堂中,總能看到學科之間的交融與互動,為學生挪出「空間」,帶領大家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術方向。
從空間出發 探索城市、鄉村與社會互動的多重交織
德容老師的研究核心自「空間」出發。她相信,空間是探索社會的切入點之一。在老師的課程中,如《創意城市與社區議題探究》、《鄉村議題與區域發展》,學生被引導從空間視角思考城市與鄉村、產業與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德容老師將「空間」變得奇幻,好像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態度。透過對空間的觀察,我們可以更立體地理解世界。
這樣的空間觀,不僅體現於老師的學術研究,也滲透進她的田野調查。老師特別提到一次台南養殖漁業的田野經驗,原以養殖漁業為田野目的,但在與地方互動的過程中,發現漁電共生政策對地方社會的影響。這令老師深刻體會到地方空間、社會結構、及地方角力與文化如何受政策影響,以及學術力量的力有未逮。
田野宴席 漁村裡的學術旅人
漁電共生是一種結合養殖漁業與太陽能發電的模式,試圖在能源與產業間尋求平衡。然而,當政策推行時,市場主導的方式卻未能以漁民為核心,導致地方生計受損、社會結構改變,甚至地方品牌落沒。德容老師在田野中看見漁民對失去生計的焦慮,地方和諧遭破壞,每個生命、每個曾經的笑臉皆因政策改變而受到衝擊。她回憶道:「身為研究者,總是堅信學術能發揮影響力。但看到漁村的變遷與政策的勢不可擋,還是感到深深的挫敗與無力。」
儘管面臨挫敗,質性研究深入地方的特色及德容老師八寶丸般的「百搭」特質,使她成為在地生活的一部分。老師總在颱風天前後,拿起電話,操著流利的台語關心漁民:「你按怎看?敢好?」這份對地方的牽掛及總是自在融入團體的特質,使老師深入七股漁村,與漁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
無論是在地方抗議中的血淚,抑或是生活中可敬可愛的時刻,老師與漁民間都有著共同的珍貴回憶。她笑著回憶起:「拿到博士學位後,為我辦桌的不是家人,而是這群十分照顧自己、為自己開心驕傲的漁民朋友。」這樣的情感像是親切的鄰居,又像是親密好戰友。曾一起難過與無助,也曾笑著慶祝彼此的成就。時至今日,老師與七股依舊維持著友好的關係、不定期有著貼心可愛的問候與合作。
開啟性別之眼 貼近日常的學術觀察
除此之外,德容老師也有不少與性別相關的發表與研究,如《健身房中年輕女性身體概念的建構》、《性別化的沙發衝浪:西歐與東亞女性對去性化世界主義的挑戰》。即便如此,老師始終不認為性別議題只是純粹的學術範疇。相反地,她認為性別議題非常貼近生活。從旅遊體驗、空間經驗到日常生活,性別議題無處不在,早已融入我們的每一天。
是什麼令老師有這樣的覺察呢?德容老師特別提到研究所時期,一堂探討性別與空間的課程讓她開啟了「性別之眼」。這堂課由畢恆達教授授課——一位許多質性研究學生都熟知的大師級學者。在這堂課程的啟發下,德容老師開始深入探索性別與空間的交互關係。一路走來,老師也遇到了許多良師益友的指引,幫助她在性別與空間研究領域累積了貼近生活的精闢見解,並成功將相關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特別的是,性別視角並未局限德容老師的研究,而是延伸至她的跨領域學習。這樣的「性別之眼」賦予了老師在其他領域中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僅豐富了學術視野,也加拓寬了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成為推動德容老師發展多篇性別相關發表的關鍵。
融入西灣社創所 自空間觀點看永續
帶著跨域的視角、多元的學術養份及靈活的適應力,德容老師很快地融入了中山山海的懷抱、西灣永續跨域的氛圍及社創場域實作的風格。回憶起初次參加社創學生籌辦以「辦桌」為主題的迎新活動,老師尤其對當中的細節展現出高度讚賞,有著印象深刻的體驗。
而所上老師間開放多元的交流氣氛,既充滿活力又激發學術碰撞,對於新成員的十足支持,使初來乍到的德容老師備受鼓舞。這樣的環境不僅令人專注於教學與研究,也能夠享受與同仁、學生互動的過程。德容老師如「八寶丸」般,自然地與融入中山,自由地連結領域,自在地展現自己的樣子。
而回應與本院緊扣的「永續」議題,德容老師認為,永續發展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不同領域交流與對話的契機,能夠發現並回應社會中的問題。未來,老師希望以「空間」為核心,結合鄉村、城市與產業,從自然到人文,探索各領域間可能的永續發展模式。透過課程與研究,啟發更多學生以空間為出發點,思考永續發展與跨域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你對城市鄉村、人文風景有感知力,並樂於觀察空間與人互動,千萬別錯過德容老師的課了!
田野與生活交織 引領獨一無二的學術風味
最後,老師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與研究旅程,勉勵同學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她認為,研究並不僅僅是書桌上的理論,而是從生活出發、扎根田野的探索過程。德容老師以自身的學術旅程回應,無論是漁電共生或是性別議題,皆非原本的研究設定。「走進田野,感受現場,問題自然會找到你。」
德容老師的加入,不僅豐富西灣學院的學術願景,也啟發我們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期待未來,老師的養份與活力在社創所與更多學生的故事交織,續寫出一場場屬於「空間與生活」的精彩篇章。如同一道豐富的學術與人生菜餚,啟發學生以開放的態度探索未知,並在每一段經歷中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風味。
【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