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揭密 西灣學院打造原住民族學習新模式

為培育具備跨領域專業知識與國際視野的原住民族人才,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將於114學年度成立「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為原住民族學生開創多元發展的新契機。該專班為全台少數以國際跨域為核心,並專為原住民族學生量身打造,提供彈性的學習環境與廣闊的發展機會。近日,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Tea Time時光」節目專訪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與社會系副教授巴清雄,分享專班的設立初衷、教育目標與未來發展。

 

王宏仁指出,傳統的學科分類往往讓學生侷限於單一學習路徑,缺乏探索不同學科的機會,而原住民族學生更容易因此受到限制,難以找到符合自身文化背景與職涯發展的方向,專班的設立,正是為了打破這種侷限。學生在入學後將有一到兩年的探索時間,透過系所本身的基礎課程加上跨學科的選修,接觸到社會學、文化研究、環境永續、國際事務與科技發展等多元領域,在其中尋找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專班將全力提供專業輔導機制與學習資源。

 

談及教學模式,王宏仁補充,專班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習如何運用知識,將學術知識轉化為實務行動,真正為原住民族社會帶來改變。專班引入問題導向學習(PBL)與社區導向學習(CBL),強調階段性探索與實作學習,從大一的南島原民基礎課程與研究方法訓練,到大二的社區合作與部落交流,再到大三、大四的深化專業技能與實作,協助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累積多元經驗,一步步提升競爭力。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約聘副教授巴清雄則表示,原住民族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除了專業發展,心理適應與未來規劃也是不可忽視的課題,為此,專班設計了「三導師制度」,提供學術導師、專業導師及生活導師的全方位指導,確保學生在學習、生活與職涯發展上都能獲得適切支持。他表示:「我們不希望學生在求學過程中迷失方向,而是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教育支持系統,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培養自信,為未來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專班提供專業證照抵免學分的管道,例如學生可持原住民族語言認證證書申請抵免學分,強化學生對族語的理解與應用,以促進文化傳承與原民身份的認同。此外,專班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透過跨校課程、海外研習及國際論壇,讓原住民族學生能夠在更廣闊的世界舞台上展現自身價值。

 

西灣學院「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專為原住民族學生設計,114學年度招收25名對原住民族文化、地方創生、國際交流或跨域議題有濃厚興趣的原民學生。王宏仁院長最後強調,本次國際跨域原民專班的成立,為原民學生打造一條兼具多元學習與國際視野的學習道路,讓他們成為促進文化對話與族群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專班將持續深化課程內容,拓展國際合作機會,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與發展機會。

 

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Tea Time時光【中山國際跨域原民專班114學年啟動】專訪:https://reurl.cc/36VDZ8

 

【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8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