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山走向世界 服務學習引領學生跨文化行動力

你是否曾經獨自在外,遇到困難卻因害羞而不敢尋求幫助?當語言不通時,這種無助感可能加倍。設身處地想想,當我們身處異國時,若有人主動伸出援手,或身邊的人適時提供幫助,那將帶來多大的安心感?

在中山大學,「服務學習」是學生的必修課程,目的在透過實際行動回饋社會與校園。其中由教授唐文慧開設的「服務學習:國際學生服務志工」專注於促進本地與國際學生互動,營造友善的跨文化交流環境。課程旨在透過學生志工的投入,協助國際學生適應校園生活。並且透過交流,雙方都能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包容與尊重。其中,學校每年舉辦的活動中,對國際生而言,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便是「國際文化嘉年華」。

這場盛會不僅能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展現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提供台灣學生難得的機會,深入體驗不同的風俗民情。在這一天,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組成攤位,販賣家鄉的傳統美食、展示文化工藝,甚至有許多國際學生穿上當地民俗服飾,唱起當地歌謠,讓整個校園充滿濃厚的異國風情 。除了參加活動表達支持,有些修課同學還主動報名擔任環保餐具志工,推廣環境永續的概念,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本課程TA是目前就讀管院大三,來自越南的杜氏銀河,雖然中文不是她的母語,仍然中英併用,努力地分享她從越南來到台灣求學所面臨的各種經驗。她認為,中山大學的同學們都很友善,但是比較害羞,總是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提不起勇氣與國際學生互動。她說:其實英文也不是我的母語,有溝通意願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許多國際學生,雖然對台灣文化充滿興趣,但也因語言或文化隔閡,往往難以主動開口對話。透過日益方便的翻譯工具與學校安排的各種活動,與服務課程的志工機會,可以讓同學主動伸出友誼的雙手,學習如何與外國學生互動交流,可以看到雙方都有機會打破國界造成的隔閡。

參與此次活動的大二政經系許丹熒同學深刻體會:服務的本質不僅是付出,更是學習與成長的過程;IBBA的張詠晴認為:很高興自己修了這門課,參與了這場活動,也更加理解了不同文化的魅力,並且意識到,要營造一個友善的跨文化環境,除了學校所提供的機會,更需要校園師生的積極參與。

透過這次活動後的經驗分享,許多修課同學說,以後會更積極參加類似的活動,並且在校園遇到國際學生時,也會勇敢地主動問好,伸出友誼的雙手,增進自己跨文化學習的機會。唐文慧教授確信,這門課所帶來的,不只是全球化交流的機會,也豐富了台灣與國際學生的個人視野,提升校園多元與包容的國際化氛圍,並且相信學生透過志工服務學習,未來能成為積極的「全球公民」,進而立足台灣,走向全世界。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9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