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文化零距離 西灣師生共遊泰國風情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辦理「多元文化跨域工作坊——認識泰國」課程,邀請新住民語言教學支援人員兼多元文化講師娜緹雅(Natty),透過豐富的課程內容,讓師生接觸泰國文化。娜緹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致力於推廣泰國文化及泰文教學,認為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本次工作坊融合文化知識、服飾體驗及手作課程,引導學生從多面向認識泰國,激發對東南亞文化的興趣。
工作坊現場以泰國傳統文物及東南亞國旗佈置,充滿濃濃異國風情,娜緹雅也身穿泰國服飾並說明泰國正確的打招呼方式-「合十禮」,即以雙手合十配合微微點頭進行問候,是泰國重要的傳統禮儀之一,不僅可以用於見面寒暄,也常用於道別、致謝、道歉等情境。
課程首先介紹泰國的地理位置,泰國作為東南亞中心樞紐,並在新南向政策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高度發展潛力。因此娜緹雅也鼓勵學生學習泰文,不僅有助於旅遊溝通、結交泰國朋友,也能創造未來與東南亞接軌的職涯機會。泰國擁有悠久歷史與深厚佛教文化,地理優勢加上文化魅力,吸引大量觀光客,是近年熱門觀光景點之一。
午餐時間,娜緹雅邀請泰式料理餐廳到場提供正宗泰式打拋豬肉飯,老闆特別介紹製作過程及台泰差異,強調道地的打拋豬必須使用辛香味濃郁的打拋葉,而非台灣常用的九層塔。並提到泰國打拋豬一定會加入辣椒,辣味是泰國料理的靈魂之一;而在台灣,部分消費者不吃辣,有些店家會改加番茄增色,雖然與傳統製作方式不同,卻展現料理文化與在地融合的趣味。
娜緹雅特別安排了兩項實作活動,讓學生透過雙手體驗泰國文化及魅力。首先是大象糞便紙書籤,糞便紙是由85%的大象糞便與15%的農業廢材,如玉米稈、鳳梨皮、香蕉樹皮等材料混合而成。娜緹雅將糞便紙裁剪為長方形書籤,並由學生自行設計圖樣、打孔與穿繩,完成獨一無二又環保的文化紀念品。接著登場的是泰式傳統甜點羅蜜(Roammit),泰文翻譯為「集合好友」,在料理上也有什錦的意思,將西米露、椰奶、亞答籽與菠蘿蜜等材料混合在一起,色彩繽紛且口感豐富,學生們都認為好吃又有趣。
本次工作坊內容豐富,透過講師生動活潑的分享,讓學生對泰國文化歷史到飲食文化都有進一步的認識。劇藝系大一林蕙文認為,透過工作坊的服裝體驗、飲食製作更認識泰國文化,也打破對泰國的刻板印象,認為工作坊有助於多元文化交流;中文系大四邱瑞浩則最喜歡工作坊中手作泰國甜點羅蜜,以及體驗泰服的活動,認為整天的課程豐富又有趣,讓他收穫良多。
【基礎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9
工作坊現場以泰國傳統文物及東南亞國旗佈置,充滿濃濃異國風情,娜緹雅也身穿泰國服飾並說明泰國正確的打招呼方式-「合十禮」,即以雙手合十配合微微點頭進行問候,是泰國重要的傳統禮儀之一,不僅可以用於見面寒暄,也常用於道別、致謝、道歉等情境。
課程首先介紹泰國的地理位置,泰國作為東南亞中心樞紐,並在新南向政策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高度發展潛力。因此娜緹雅也鼓勵學生學習泰文,不僅有助於旅遊溝通、結交泰國朋友,也能創造未來與東南亞接軌的職涯機會。泰國擁有悠久歷史與深厚佛教文化,地理優勢加上文化魅力,吸引大量觀光客,是近年熱門觀光景點之一。
午餐時間,娜緹雅邀請泰式料理餐廳到場提供正宗泰式打拋豬肉飯,老闆特別介紹製作過程及台泰差異,強調道地的打拋豬必須使用辛香味濃郁的打拋葉,而非台灣常用的九層塔。並提到泰國打拋豬一定會加入辣椒,辣味是泰國料理的靈魂之一;而在台灣,部分消費者不吃辣,有些店家會改加番茄增色,雖然與傳統製作方式不同,卻展現料理文化與在地融合的趣味。
娜緹雅特別安排了兩項實作活動,讓學生透過雙手體驗泰國文化及魅力。首先是大象糞便紙書籤,糞便紙是由85%的大象糞便與15%的農業廢材,如玉米稈、鳳梨皮、香蕉樹皮等材料混合而成。娜緹雅將糞便紙裁剪為長方形書籤,並由學生自行設計圖樣、打孔與穿繩,完成獨一無二又環保的文化紀念品。接著登場的是泰式傳統甜點羅蜜(Roammit),泰文翻譯為「集合好友」,在料理上也有什錦的意思,將西米露、椰奶、亞答籽與菠蘿蜜等材料混合在一起,色彩繽紛且口感豐富,學生們都認為好吃又有趣。
本次工作坊內容豐富,透過講師生動活潑的分享,讓學生對泰國文化歷史到飲食文化都有進一步的認識。劇藝系大一林蕙文認為,透過工作坊的服裝體驗、飲食製作更認識泰國文化,也打破對泰國的刻板印象,認為工作坊有助於多元文化交流;中文系大四邱瑞浩則最喜歡工作坊中手作泰國甜點羅蜜,以及體驗泰服的活動,認為整天的課程豐富又有趣,讓他收穫良多。
【基礎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9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