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亮教授柏林展出獲肯定 西灣藝術實踐登上歐洲
西灣學院王以亮教授受邀於德國柏林克特·姆赫哈波特博物館(Kurt Mühlenhaupt Museum)展出個人創作,展覽以《微碼之光──新存在主義藝術》為題,7月17日開幕,展出時間自7月18日至8月31日止,共28件融合哲學、藝術與科學的代表作品。王教授獲安排於該館主展館展出,更榮獲「藝術傑出貢獻獎」,並有兩件作品獲館方永久典藏,成為台灣藝術家在歐洲藝壇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展覽源於王以亮教授長年致力於「新存在主義藝術運動」的推廣,該理念自2015年提出,以神學家保羅·田立克的存在哲學為基礎,融入量子物理中自旋概念的轉化,發展出獨特的視覺語言。王教授的創作不僅是繪畫語彙的創新,更是一場對生命本質、精神關懷與哲思探索的藝術實踐。
展覽由王以亮教授與德國微碼藝術策展人林婉千聯合策劃,亦邀請來自台灣的藝術家王德合、段大中、周文麗於第二展館聯袂展出。這場台灣藝術家集體登場的展覽,不僅呈現各自風格獨具的創作軌跡,也展現東方精神與西方語境的藝術交融。王德合老師展出6件探討山水精神的百岳油畫及21件德國素描速寫,段大中老師則以墨色與建築語彙結合,展現水墨的現代詮釋;周文麗老師則以禪意心象繪畫,展現東方哲思與存在主義的深層呼應。
開幕酒會於7月17日晚間舉行,由台、德、日三國藝術家共同進行音樂行為表演揭幕,展現跨國文化合作的活力與深度。現場貴賓雲集,台灣駐德大使謝志偉伉儷、德國劇作家Peter夫婦等均親臨現場,見證王教授獲頒藝術獎項。此外,嘉義高中學生團隊亦參與現場活動,由教師許瓊文擔任導覽翻譯,促進青年學子與歐洲藝術現場的直接對話。
本次展覽不單是一場藝術的交流,更是一項文化外交與教育實踐的成果!透過王以亮教授的藝術實踐,台灣新存在主義藝術成功走進歐洲藝壇,呈現出思想與創意並重的當代表述。展覽將於8月31日晚間以前衛音樂行動閉幕,象徵藝術與精神的持續對話未曾終止。西灣學院對於王教授此次榮耀深感驕傲,並期盼未來有更多優秀創作者將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推向國際舞台。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0
此次展覽源於王以亮教授長年致力於「新存在主義藝術運動」的推廣,該理念自2015年提出,以神學家保羅·田立克的存在哲學為基礎,融入量子物理中自旋概念的轉化,發展出獨特的視覺語言。王教授的創作不僅是繪畫語彙的創新,更是一場對生命本質、精神關懷與哲思探索的藝術實踐。
展覽由王以亮教授與德國微碼藝術策展人林婉千聯合策劃,亦邀請來自台灣的藝術家王德合、段大中、周文麗於第二展館聯袂展出。這場台灣藝術家集體登場的展覽,不僅呈現各自風格獨具的創作軌跡,也展現東方精神與西方語境的藝術交融。王德合老師展出6件探討山水精神的百岳油畫及21件德國素描速寫,段大中老師則以墨色與建築語彙結合,展現水墨的現代詮釋;周文麗老師則以禪意心象繪畫,展現東方哲思與存在主義的深層呼應。
開幕酒會於7月17日晚間舉行,由台、德、日三國藝術家共同進行音樂行為表演揭幕,展現跨國文化合作的活力與深度。現場貴賓雲集,台灣駐德大使謝志偉伉儷、德國劇作家Peter夫婦等均親臨現場,見證王教授獲頒藝術獎項。此外,嘉義高中學生團隊亦參與現場活動,由教師許瓊文擔任導覽翻譯,促進青年學子與歐洲藝術現場的直接對話。
本次展覽不單是一場藝術的交流,更是一項文化外交與教育實踐的成果!透過王以亮教授的藝術實踐,台灣新存在主義藝術成功走進歐洲藝壇,呈現出思想與創意並重的當代表述。展覽將於8月31日晚間以前衛音樂行動閉幕,象徵藝術與精神的持續對話未曾終止。西灣學院對於王教授此次榮耀深感驕傲,並期盼未來有更多優秀創作者將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推向國際舞台。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0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