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助力偏鄉教育 點燃弱勢學童的希望燈火

隨著科技發展,現代學生雖然有更多的管道可以去學習,但同時城鄉差距造成的資源不均現象也日漸加劇。尤其在師資匱乏的高需求地區,學生的受教場域及時段被大幅侷限住。為了縮小教育差距,提升高需求地區學童的學習機會,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所開設「服務學習:新住民學童培力服務」課程的學生,跟隨著古錦松兼任助理教授的腳步,一同深入美濃地區帶領當地國小學童,藉由手作、科學實驗等由學生自行設計的多元課程,為當地注入新的教育能量。

對於首次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來說,除了看見教育資源的差距以外,他們也深刻去了解到,這段時間不僅是服務他人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應用數學系大二的沈旻慧同學說,看到人很少覺得有些難過,少子化加上不是市區的關係,一個年級可能只有一個班而已。但她也表示,這次下鄉的經歷很出乎意料,令他最難忘的是小朋友們都很熱情,也蠻積極的在參與課堂。雖然籌備過程會有些繁瑣,但實際上課時自己也會享受在其中。

而這段服務學習的過程並非一路順遂。在與當地學童的互動中,學生們發現了許多潛在的挑戰,最明顯的就是學童對於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較低,或是被電子產品給吸引。「下課的時候他們像是被手機綁架,這好像是這世代的通病。」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大二的葉立澤同學說。相比過往下課時衝去球場景象,科技的進步讓學生停留在手機及電腦螢幕前,這儼然是一個教育新課題。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山的學生們並沒有氣餒,除了嘗試去理解小孩的想法,也身體力行的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從自然探索到課間的體能活動,成功的讓學童們放下手機,也專注回參與課堂。

這次服務學習計畫並不僅限於學生與學童之間的互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社區與教育資源的聯繫,對於當地學童而言,更開啟了一條未曾見過的道路。西灣學院服務學習教育中心的古錦松兼任助理教授曾說過,以前下鄉帶科學營時,有一位女孩因而對此產生興趣,並且立志想要成為醫生,後來女孩真的成功了。服務學習的學生來自不同科系,因此會有各式各樣的課程內容,多元的課程設計讓當地學童看見更多不一樣的未來,改變正是從這裡開始。

「服務學習:新住民學童培力服務」課程會繼續在每學期進行,西灣學院服務學習教育中心將帶動更多學生投入高需求地區的教育發展。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能夠讓更多孩子在平等的起跑線上,享受更多元的教育。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1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