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學院跨文化研修 串連台日交流與地方創生永續實踐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約聘助理教授伊藤佳代於2025年6月8日至6月19日,帶領修讀「台日文化比較研究(2)」課程的學生,前往日本進行跨文化研修。本次行程同時也是學生參加2025年度「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提案的一部分,透過實地觀察與跨國合作,培養青年對全球議題的行動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研修結合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國際永續及社會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以及USR計畫「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等多方資源,跨越愛媛縣、大阪與岡山縣,串聯藝術文化、城市建設、地方創生與產學交流,全面實踐「學習—體驗—共創」的教育理念。

研修首站來到愛媛縣松山市,展開兩日的愛媛大學社會共創學部國際交流活動,台日學生以雙語互相介紹家鄉文化、飲食特色與社會議題。活動中,學生們在道後溫泉商店街進行實地觀察,記錄觀光產業如何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透過互動報告、破冰遊戲與文化體驗,雙方建立了跨文化的情感連結,也為後續的協作打下基礎。

本次活動安排學生參觀大阪萬國博覽會,參觀當日學生分組走訪,從阿聯酋館的挑高設計營造濃厚異國氛圍、西班牙館透過大航海與海賊文化主題,營造如水族館般奇幻體驗。中午登上萬博特色「大屋根」平台遠眺展館群,猶如縮影版地球村。學生表示,此行不僅開拓國際視野,更深化了對多元文化共存的理解與包容。

岡山縣的參訪是本次研修的重要環節。中山大學與岡山交流已行之有年,透過課程、研究與活動持續深化合作,讓台日雙方能以「在地對在地」的方式攜手推動文化與學術交流。在倉敷市,師生參訪MASC飛行車展示場,近距離觀察未來交通工具的應用前景;於備前市,陶藝家木村玉舟帶領學生體驗備前燒,親身領會工藝美學與匠人精神。隨後師生參訪「桃太郎蜂蜜研究所」,學生了解到都市養蜂如何結合環境保育、教育推廣與地方品牌價值。透過參拜岡山神社及遊覽岡山城與後樂園,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岡山在歷史與現代發展間的交融。此外,岡山放送(OHK)電視台不僅新聞與體育節目中設有手語播報,還積極聘用身心障礙者參與製作,體會到資訊平權是建構多元共生社會的關鍵。

6月15日舉辦的「台日岡山美食文化交流宴會」,是此次研修的壓軸亮點。活動於岡山郊區 rural caprine 山羊農場舉行,學生以高雄岡山羊肉爐為靈感,結合在地羊肉與台灣藥膳包,烹調跨國風味料理,並介紹台灣岡山的歷史與羊肉爐起源,傳遞料理背後的文化精神。料理過程中,中山大學與岡山大學學生合作,並邀請印尼與美國留學生參與。現場另有返鄉青年展示「岡山方言貼紙」,以趣味方式推廣地方語言,啟發學生思考地方創生可從生活細節出發。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岡山「剛好販賣所」團隊跨海參與,與日本岡山居民共聚餐桌,透過美食交流深化兩地情感,整場氣氛熱烈溫暖,羊肉爐成為凝聚情感的媒介,展現美食與地方創生結合的最佳實踐。

整體而言,此次研修融合文化體驗、科技見學與社會觀察,學生透過課程與行程學習觀察城市運作、分析在地議題,並轉化為創新提案。團隊期待學生將跨文化研修所得應用於今年 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提出兼具創新與可行性的方案,回應永續與社會創新挑戰。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未來也將持續深化與日本地方創生團隊、企業及學術機構合作,拓展國際交流,培養青年全球視野與行動力。

【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1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