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設「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中山大學人科學程115學年華麗蛻變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人科學程)傳喜訊!日前獲教育部正式核定,自115學年度起,中山大學將成立全台首創的跨領域學系「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這意味著人科學程多年積累成果獲得肯定,更代表中山大學跨領域教育將邁向更完整、制度化與長遠的發展。

人科學程自107學年度以來,以「跨領域整合」為核心,致力於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人才。課程設計強調「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與「實作學習」(Learning by Doing),鼓勵學生跳脫單一領域的框架,運用校內各系所資源,自主設計學習地圖,並從真實問題出發尋找解決方案,為自己積累最醒目的成果履歷。

在七年的發展歷程中,學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學內容,協助學生從大一培養基礎跨領域基礎素養、大二探索議題與技術可行性、大三開始投入專題實作、到大四專題成果發表,形成完整的自主學習架構。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培養學生的跨界創新思維,也強化了溝通表達、社會實踐與國際視野的能力。學程也與教務處合作,訂定完整的跨領域學士學位證書專長加註辦法,以使跨域專業的課程學習模組更具嚴謹性。同時,人科學程高度重視產學連結,邀請跨領域業師組成顧問團,將業界經驗引入課程,並建立長期合作平台。此外,透過國內外實習、交換、國際志工與在地專案合作,學生能在真實場域中磨練能力,將所學轉化為具體行動,奠定人科學程作為全台跨域教育的先行典範。人科學程畢業生所展現之優異跨領域能力,不論是升學、就業或創業均創造出獨特價值。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將在既有基礎上整合更多資源,建構更完整的教育藍圖,並進一步優化課程與師資,以更制度化與長遠化的方式推動跨域教育。為使學生能深化跨域能力並延續至碩士學習,新學系將與校內各研究所合作發展「跨領域4+1創新學習模式」,讓大學生可透過五年一貫規劃完成學碩銜接,進一步強化研究與專業能力。在師資面向,將延攬更多元的專長領域,以增強跨域教學的厚度。

隨著人科系的設立,人科學程將逐步完成制度調整與轉型,現有人科學生之學習權益,包括課程開設、畢業專題、師資陣容、學習空間或資源等,都將維持不變,以確保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並同時可獲得轉型期更多來自校內外的跨域學習資源及支持。

國立中山大學長期致力於跨領域教育的推動,透過新設「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不僅具有前瞻性、創新性,更是對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積極回應。「這是人科學程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是中山大學在跨領域教育上的重大里程碑」人科學程主任宋世祥表示,新學系的成立,展現了大學面對快速變動的社會需求與教育挑戰時的前瞻與決心。中山大學將持續引領跨域教育潮流,為學生打造更具前瞻性與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培育能夠迎向未來挑戰的新世代跨域人才。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1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