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典藏探究 培育「小小解說員」點亮文物新生命

於114學年開場的八月期間,「博物館典藏探究」課程在位於台鋼科技大學的「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舉辦社區兒童「小小解說員」營隊,在這門通識應用性課程中,師生們針對館藏進行系列專業訓練與自編教材,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在地社區教育服務,跨校共同探索在地文物典藏之社會應用,也落實USR與共學實踐連結校園與在地民眾,共創在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可能性。

「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於1997 年在路竹區高苑技術學院(現為台鋼科技大學)開館,教育館文物典藏豐富,以紀錄高雄各族群人文風俗為其特色。「博物館典藏探究」課程指導團隊包括在台鋼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鍾美玲主任、博物館志工群、以及本校博雅教育中心林季怡老師等,課程帶領學生研究館藏文物,開發典藏品富含自然環境、在地文化、與工藝科學之各族群先民智慧,設計兼具創意與教育性之教材手冊與活動,並在課程結束的八月底,舉辦為期兩日的社區兒童「小小解說員」營隊活動,應用館內多元的展覽空間,讓孩童以遊戲、演說等方式,探索教育館,大學生們也根據特色館藏,設計了讓兒童親手搭建蓋石(紙)板屋模型等活動,一方面對文物知識增加親近感,同時也培養學子之觀察力與想像力。

為了舉辦兒童解說員營隊活動,大學生們在活動前,也在館內進行特訓,研習導覽與教育推廣方式,仔細規劃導覽文物知識與路線。特訓安排要非常感謝台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之支持,美玲主任與教育館志工長年致力於教育館的營運維護,由2014年起即開始舉辦營隊,本次為了讓中山大學的學生首次合作共襄盛舉,特別邀請第一二屆參加營隊學童,而現在也都成為活耀於各大學的營隊前輩們,與我們經驗分享,實為多所大學跨校共學實踐。活動當天,小朋友在大學生引導下熱情參與,互動熱烈,不少孩子直呼:「還想再玩一次!」教育館方也相當肯定活動成果,表示本次營隊企劃活化館藏並拓展學習效應,並感謝中山大學師生努力,讓自然史教育館更貼近社區生活,活動最後在笑聲與掌聲中落幕。這次的營隊活動不僅增進孩子的勇氣與表達,也帶來課堂外的學習體驗,這對培養兒童課外學習興趣、溝通等能力,想必能有更長遠的影響。

除了帶給小朋友新的教育體驗,本次結合課程與社區的教育活動,也讓修課的大學生累積實務經驗,美感設計一流的活動學習手冊、以及精密的學習動線規劃等,都由本校大學生一手包辦,在短時間內日夜投入心血完成,除了豐富的知識之外,學生與兒童的互動,也帶給大家滿滿的溫暖與感動。對於在館內實地學習經驗,海科系孫郁婷同學心得察覺到:「『他們從我身上學習,但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的更多。』最後每位小朋友都願意鼓起勇氣上台解說館內文物,是真的替小朋友們感到高興與欣慰。新學習的知識不是束縛,反而是他們創意的基石。」外文系洪維澤同學覺得「真切地體驗到大學生該有的青春熱血」,「帶著小朋友們穿梭於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一起探索、一同發掘潛藏的自我潛能」。財管系林靖同學觀察到活動對兒童的影響在於對多元文化的自然接納與尊重:「超越了傳統的教室教學,創造了一個讓歷史『活起來』的沉浸式體驗。看著孩子們親手製作石板屋、使用傳統器具,文化不再是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透過指尖傳遞的溫度與智慧。」

未來兩校將持續合作,共創一個屬於在地社區的教育基地。114/2學期「博物館典藏探究」應用性課程,請大家多多支持來修課。「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每週二開館,交通方便並有熱情志工導覽,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博雅教育中心、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2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