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科學程NEPTUNE團隊勇奪永續創新創業競賽「最佳簡報獎」

西灣學院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三年級學生彭順德、王威翔、吳曄與黃冠勛組成團隊NEPTUNE,以創新提案「潛淨蔚藍」參與國立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主辦之2025永續創新與創業跨校聯合競賽創新提案組,從全台31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晉級決賽前五強,並榮獲「最佳簡報獎」及創業獎勵金3,000元。此項殊榮不僅肯定團隊的跨域實踐能力,更展現中山大學學生在永續發展與海洋議題上的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

本次競賽由多所大專校院聯合舉辦(包含人科學程協辦),參賽作品需回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17項指標之一。NEPTUNE 團隊聚焦第十四項「永續海洋與保育」(Life Below Water),針對海洋保育署推動的「淨海前哨站」政策所面臨的行動推廣與民眾參與困境,提出兼具科技應用與社會參與的雙重創新方案。團隊設計的「潛淨APP」結合潛水員登錄、回報及數據整合功能,藉由遊戲化體驗及情報網建立促進潛水社群與政府之間的資料互通;而「海廢潛包」則以模組化設計解決潛水回收海廢的不便與安全問題,強化潛水員參與淨海行動的動機與效率。

NEPTUNE 團隊由人科學程學生組成,成員皆具備跨領域學習背景,橫跨海洋科學、材料與光電科學、電機工程等專業。人科學程長期培育學生以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回應社會挑戰,讓學生能夠從真實議題出發,設計兼具技術可行性與社會價值的方案。團隊在競賽籌備期間前往恆春潛水中心「陽光潛水」進行田野調查,實地觀察海廢撿拾及回收流程與淨海行動中的痛點,進一步將實務經驗轉化為具體的創新提案。

隊長彭順德表示,團隊希望透過科技與創新設計,讓海洋保育不再只是少數人的高門檻行動,並能轉型為全民參與的運動。「海廢議題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及體驗問題。我們希望讓潛水行動更具規模期待讓淨海行動能夠成為潛水圈的日常生活,對海洋做出貢獻。」本次競賽成果不僅呈現中山大學學生對永續議題的深度關懷,也體現跨領域教育成效,展現年輕世代以行動實踐永續海洋的決心。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提供,西灣學院編修】西灣電子報 Vol.12
View:

西灣亮點底部電子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