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電子報 SI WAN ENEWS - VOL.10(2025年 8月)
![]() 西灣 ENEWS2025 年 8 月 | VOL. 10 |
||
|
||
![]() 全台唯一!中山服學課程加入人行道標記行動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本院113-2學期「服務學習:人本交通環境促進」課程與公民幫推協會合作,引入美國華盛頓大學 Project Sidewalk 群眾標記平台,首度在高雄展開無障礙環境調查,40 餘名學生以輪椅族視角標記鼓山、鹽埕、旗津等五區街道,深入觀察斜坡、路緣與無障礙設施,發現騎樓阻礙、路面不平、違停普遍等問題。學生們表示,標記過程不僅讓他們體會行人困境,也意識到公民參與的力量與責任。 |
||
國際交流 〉 |
||
![]() 王以亮教授柏林展獲肯定 西灣藝術登歐洲舞台服務學習教育中心王以亮教授受邀於德國柏林克特·姆赫哈波特博物館舉辦個展《微碼之光——新存在主義藝術》,展出28件結合哲學思辨與量子美學的代表作,榮獲「藝術傑出貢獻獎」,並由館方典藏兩幅作品。展覽由策展人林婉千與王教授共同策劃,王德合、段大中、周文麗同步展出,展期至2025年8月31日。開幕式雲集國際貴賓,台灣駐德大使謝志偉親臨致詞,肯定台灣藝術實力。王以亮教授從西灣出發,以藝術建構國際對話場域,讓台灣觀點在歐洲發聲。 |
||
教育直擊 〉 |
||
![]() LTTC首度南下中山 攜手打造EAP教學工作坊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本院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於 5 月 23 日舉辦「學術英語說寫教案設計:以『培力英檢』任務為例」工作坊,邀請 LTTC 資深教師 Simon Pereira 與研究員張恆睿分享 EAP(學術英語)課程設計。兩位講者以 CEFR B1/B2 級為基礎,結合培力英檢能力指標,示範如何將溝通任務融入教學,並引導現場教師進行文本分析、摘要與批判性回應等實作。活動交流熱烈,讓教師深刻體驗 EAP 設計的重點與挑戰。 |
||
![]() 我會想念在中山大學的日子 國際生離台的告白服務學習教育中心、博雅教育中心唐文慧教授於 113-2 學期開設的博雅課程「跨國遷移」與「國際學生服務志工」服務學習課程,特別邀請來自美國明德大學的安東(Antoñio)分享自身的移民與國際學生經驗,談及語言、文化與身份認同的挑戰,更提到對台灣的美食、捷運、校園與人情深感喜愛。課堂在溫馨的歡送與端午小聚中落幕,學們在交流中深化對跨國遷移的理解,也學會以更開放的心迎接不同文化。 |
||
![]() 科技回應社會問題 人科學程走訪高雄智慧展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本院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夏晧清,帶領「當代社會問題與創新案例研究」課程學生,參訪 2025 高雄智慧城市展。以「高雄 AI 智慧城」為主題,展覽涵蓋智慧治理、醫療、淨零碳排、防災等前沿技術,展現高雄在數位治理與永續發展的創新成果。師生透過導覽、體驗與業界交流,理解科技在城市運作、醫療資源、氣候行動及社會安全上的應用與挑戰,並反思數位治理的社會意涵。學生表示收穫豐富,更深刻理解科技如何回應日常與公共需求。 |
||
![]() 用策展看見日常《生活在那樣的地方》閉幕社會創新研究所社會創新研究所《文化創新研究與實踐》期末成果展《生活在那樣的地方》,5 月 27 日於圖資大樓 10 樓圓滿閉幕。展覽由楊士奇老師指導,五位同學以「等待」「染」「仲夏」「融」「滲透」為題,透過照片、文字、物件和空間編排,拼湊出記憶深處的日常與提問。展場呈現如旅程般的體驗,觀者在層層故事中找到共鳴,映照出自身的記憶與情感。本次策展實踐展現文化創新的深度與溫度,啟發觀者用不同的眼光理解生活。 |
||
![]() 中山師生走進國中校慶 科普展演跨域服務服務學習教育中心本院《服務學習:校園科普展演》課程學生,在黃旭明老師帶領下,參與高雄市立七賢國中 55 週年校慶園遊會,設計八個科普實驗攤位,透過互動與解說,讓國中生與家長體驗生活中的科學原理。課程強調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親民展演,學生們從主題發想到教具準備皆親自規劃,現場展現跨域合作與教學熱忱,活動也促進大學生理解如何「因材施教」,並透過實作深化服務學習精神。 |
||
![]() 地方故事觸動世界 陳思宏《鬼地方》的旅程社會創新研究所2025 年 5 月,作家陳思宏再度受邀至本院社創所演講,分享《鬼地方》被翻譯至十餘國、走入世界的歷程,及新作《社頭三姊妹》吸引國際矚目的契機。他談及離開家鄉後,才發現原生環境給予他的壓力與傷痕,成為現今書寫的靈感。以旅行為例,他提醒學生拋開「觀光客視角」,深入地方,感受被忽視的細節與故事,並分享規律創作、實地田野與角色打磨的過程,他鼓勵同學勇於出走、書寫與世界對話,累積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
||
活動花絮 〉 |
||
![]() 從學術探索到高教願景 臺大校長生命歷程分享西灣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教授應邀蒞臨本校,主講大學之道通識教育講座《我擔任大學教授的旅程與反思》。陳校長以誠摯口吻分享自身求學歷程、跨領域研究實踐與高教治理省思,特別強調「穩固專業、勇於跨域、善用合作」是研究者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以實例勉勵青年學子在學術與職涯路上,秉持「態度、感恩、利他與理想」四項人格特質,本場講座吸引眾多師生熱情參與,不僅深化跨校學術交流,也為青年學子帶來寶貴的學習啟示。 |
||
![]() 線紙交織 《布語書間》手工書工作坊圓滿落幕基礎教育中心在數位浪潮席捲的時代,書寫與書本的溫度逐漸消散。為喚回人們對文字與紙本的感知,本院人科學程大四蔡旻蓁於「西灣我課」發起《布語書間》工作坊,在基礎教育中心協助下舉辦,邀請「女子手作書坊」主理人杜瓊誼老師指導,吸引約30位學員參與。杜老師以清晰溫和的節奏,帶領學員認識手工書歷史與縫製工法,從選布、裁紙到縫線,一針一線縫出獨具風格的科普特手縫書。現場學員熱烈討論裝訂技巧與設計,專注於創作過程中,也重拾書寫的美學與創造力。 |
||
![]() 鹽夏不夜埕圓滿落幕 街區五感探索「遮好呷」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本院人科學程主辦的第八屆「2025鹽夏不夜埕」夜間藝術展於鹽埕府北公園展出。今年以「鹽來遮好呷」為題,透過裝置藝術、互動演出、市集與導覽,喚起市民對「好吃」的記憶與文化想像。展區涵蓋公園及街區,共展出 13 件學生與社區共創作品,從廟埕到廚房,詮釋食物與情感的連結。活動更串聯味覺市集、街頭導覽及多場音樂、戲劇、太鼓表演,融合視覺、聽覺與味覺體驗。 |
||
![]() 動手做粉卷、親手捲紙花 沉浸體驗越南文化基礎教育中心為促進多元族群交流、培養全球視野,本院基礎教育中心舉辦「多元文化跨域工作坊——認識越南」,邀請講師阮氏貞與藝術家阮氏雪,從飲食、藝術引領學生認識越南。活動以問答遊戲揭開序幕,介紹節慶、語言、性別文化與儒家思想影響;實作中學習包製鮮蝦粉卷、體驗捲紙藝術卡片,感受越南米食文化、手工美學與社會價值,活動從餐桌到紙藝,學生在實作中深刻體會越南文化的細膩。 |
||
師生榮譽 〉 |
||
![]() 榮耀時刻 西灣學院教師獲114學年度彈性薪資西灣學院西灣學院多位教師榮獲114學年度彈性薪資,在教學、學術研究、產學合作與團隊表現四面向皆展現傑出成就。此項榮譽不僅肯定教師們在專業領域的卓越表現,也展現西灣學院持續推動跨域創新與卓越教學的辦學成果。 |
||
![]() 人科學程學生榮獲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本院人科學程喜訊傳來,邱昱晴和陳孟涵同學分別通過114學年度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展現人科學程跨域人才的研究潛力與學術實踐能力。 |
||
|
||
|
||
國立中山大學 西灣學院Si Wan Colleg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發行人:王宏仁 郵件由系統自動發送,請勿回覆。 |
||
© NSYSU SIWAN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