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電子報 SI WAN ENEWS - VOL.11(2025年 10月)

快來看西灣學院近兩個月又有哪些新鮮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灣 ENEWS

2025 年 10 月 | VOL. 11

 

本期閱讀時間:16 mins

pic

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正式揭牌  原民青年跨域逐夢

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於9月1日舉行「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揭牌典禮,象徵臺灣高等教育與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新里程碑。本專班以「社會實踐」為核心,結合跨域課程與部落需求,培育具國際視野與文化深耕力的青年。課程特色包括「三導師制」與客製化選課,兼顧學業、心理與職涯,並鼓勵學生透過文化保存、國際交流與地方創生,將知識回饋部落。這不僅提供原民青年更具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也為臺灣高等教育開啟嶄新的跨域合作典範。

閱讀全文 ➔

pic

全台首設「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 西灣學院人科學程115學年華麗蛻變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本院人科學程傳喜訊!教育部正式核定,自115學年度起將成立全台首創的「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系」,新學系將在人科學程既有基礎上整合更多資源,建構更完整的教育藍圖,並進一步優化課程與師資,以更制度化與長遠化的方式推動跨域教育。延續人科學程「跨領域整合」特色,推動問題導向學習、專題實作與4+1學碩銜接,並延攬多元師資,持續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科技應用的新世代人才。新學系的成立象徵人科學程多年耕耘成果獲得肯定,更展現中山大學與西灣學院推動跨域教育的前瞻與創新。

閱讀全文 ➔

新進教師專訪 〉

pic

繪本書寫教育新篇章  西灣學院黃郁晴助理教授

西灣學院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始終住著一個小孩。」新進助理教授黃郁晴以繪本作為跨域教育的媒介,帶領學生在閱讀與創作中激盪思考、培養同理。她認為翻閱繪本是一種不急於找答案的過程,能啟發想像與換位思考。其開設的課程《故事創意與數位繪本》曾讓學生作品勇奪教育部全國海洋科普繪本競賽大專組特優、優等與佳作,並被收錄於因材網教材。郁晴老師期許透過繪本將人文溫度與教育深度帶進課堂與社區,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他人,在創作中認識自己。

閱讀全文 ➔

pic

公益現場到跨域教育  人科學程鄭南玉助理教授

西灣學院

人科學程新進助理教授南玉鄭南玉以「坐不住」此形容自己的人生軌跡,從馬紹爾群島到柬埔寨;美國萊斯大學實驗室到台灣,她始終以行動探索教育與醫療的可能。曾在柬埔寨推動義診與醫療教育,強調「不只給魚竿,更要教會怎麼釣魚」。如今,南玉老師在西灣學院人科學程建立「健康行動實驗室」,結合醫療科技與跨域實踐,引導學生觀察世界需求並設計解決方案。她相信跨領域才是未來的生存力,勉勵學生勇於嘗試、不怕迷惘,在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閱讀全文 ➔

國際交流 〉

pic

西灣學院跨文化研修  串連台日交流與地方創生

西灣學院

本院助理教授伊藤佳代於114年6月帶領「台日文化比較研究(2)」課程學生,前往日本展開跨文化研修,亦為2025年度「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提案的一環。行程結合教育部青年署、大學USR與高教深耕計畫,跨越愛媛、大阪與岡山,涵蓋文化體驗、城市觀察與產學交流。學生除與愛媛大學師生交流外,也參訪大阪萬博展館、岡山MASC飛行車場、備前燒工坊與岡山放送電視台,深入理解多元文化與社會議題。壓軸「台日岡山美食文化交流宴會」以羊肉爐為媒介,連結台日岡山兩地,展現地方創生與文化融合。此次研修不僅培養學生跨文化理解力,更啟發其在全球行動計畫中提出創新方案,持續深化青年永續與社會創新行動力

閱讀全文 ➔

pic

中山攜手東海大學  走入名寄實踐與地方創生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本院服學教育中心於2025年7月推動USR計畫「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攜手東海大學與日本北海道名寄市立大學,共同開設跨國地域協作課程。臺灣學生前往名寄展開13天服務學習,參與祭典設攤推廣台灣文化,並透過農事體驗與戶外活動深化對地方創生的理解。學生在成果發表中提出食農教育、加工品開發與數位行銷等建議,獲日方高度肯定,也在過程中培養國際視野與公共關懷。

閱讀全文 ➔

教育直擊 〉

pic

漁港中的課堂  中山師生體驗黑鮪季海洋資源

博雅教育中心

本院博雅教育中心所開設「海洋生態資源:科技研究與社會影響」通識課程,於今年5月帶領跨院學生前往屏東東港,零距離體驗黑鮪魚卸魚與拍賣現場,深刻感受漁業文化與勞動辛勞。學生從延繩釣漁法、漁獲分類到市場分級,理解漁業管理的專業與永續價值,更驚訝於黑鮪漁獲量近年回穩,見證科學管理的成效。參與祭典與農事體驗後,學生提出食農教育與品牌行銷建議,並在華僑市場品嚐現撈黑鮪料理,體會「海洋藍鑽」的珍貴。

閱讀全文 ➔

pic

服學助力偏鄉教育  點燃弱勢學童的希望燈火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隨著城鄉差距加劇,高需求地區學童常受限於師資與資源不足。為縮小教育落差,本院服務學習教育中心開設「服務學習:新住民學童培力服務」課程,由學生隨古錦松教授深入美濃地區,學生們在服務過程中體會到教育資源的不均,也學習到自我成長與反思。雖然學童常被電子產品吸引,但中山學生透過自然探索與體能活動,引導孩子們放下手機,專注回到課堂。這不僅促進了社區與教育資源的連結,也讓學童看見更多元的未來可能。

閱讀全文 ➔

pic

社創所首屆美猴獎  幼銀世代共創美好生活

社會創新研究所

本院社創所舉辦首屆「2025美猴獎-美好生活社會創新賽」,吸引全台百位國小生與長輩跨世代組隊參與。參賽者以漫畫呈現生活觀察與創意提案,展現「幼銀共創」的溫暖力量。頒獎典禮中,孩子們首次登台自信分享與長輩共創的故事,現場洋溢笑聲與感動。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盛讚美猴獎不僅是競賽,更是跨世代理解與學習的場域;校方亦強調長輩經驗與孩童創意相互激盪,能帶來貼近生活的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

pic

健康急救知識上場  中山師生齊學實作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本院為提升學生健康意識與急救技能,日前由防衛動員軍訓課舉辦「菸害防制與急救宣導」課程,內容涵蓋菸害防制、CPR教學及三角巾包紮實作,獲得師生一致好評。活動由學務處諮商與健康促進組、陳惠華兼任講師及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首先由護理師郭錦暖進行菸害防制宣導,提醒電子煙與加熱菸品潛藏嚴重健康風險,並呼籲學生遠離新興類菸品。課程結合理論與實作,不僅提升學生健康意識,更培養應變能力,落實安全、無菸校園的核心目標。

閱讀全文 ➔

活動花絮 〉

pic

在疏離與凝望之間  黃惠偵導演走進社創所

社會創新研究所

本院社會創新研究所於5月27日舉辦紀錄片《日常對話》放映暨座談,導演黃惠偵與師生分享以自身家庭經驗為核心的創作歷程。她坦言,儘管曾被勸阻不宜公開私密創傷,但唯有說出真實,社會才可能理解與改變。映後,她談及母親因觀眾回饋而找到新的自我詮釋,也分享自己成為母親後逐漸理解上一代的無力與焦慮。這場午後對話展現了「說出口」的力量,讓創傷得以被理解,也開啟跨世代重新相望的可能。

閱讀全文 ➔

pic

「人工智慧與資訊生活」工作坊  從實作近AI

基礎教育中心

在AI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如何將人工智慧融入日常生活與學習備受關注。本院基礎教育中心5月17日舉辦「人工智慧與資訊生活」工作坊,邀請「程式老爹」創辦人徐煊博擔任講師,帶領學生透過互動實作認識AI原理與應用。課程從影像辨識、語音生成到模型訓練進一步學習監督式、非監督式及強化式學習的差異,並實際操作Google Teachable Machine與Stretch3,體驗機器學習訓練。活動以淺顯方式引導,讓學生在輕鬆氛圍中掌握AI技術與應用,進一步思考如何運用於日常、學業與職涯,收穫滿滿。

閱讀全文 ➔

師生榮譽 〉

pic

西灣學院體育傳捷報  高球、羽球奪佳績

西灣學院

114 年全國大專院校教職員體育賽事傳來捷報!本院教職員在高爾夫與羽球競賽表現亮眼,展現運動精神與團隊合作風貌。於高爾夫錦標賽中,蔡鋒樺老師以總桿 157 桿勇奪男子長青組冠軍;在羽球錦標賽則再傳佳績,女子組由李佳倫老師、張心瑜、陳姝伶奪冠,男子乙組由林國欽老師、蔡鋒樺老師、張心瑜、陳姝伶攜手斬獲亞軍。這些獎項不僅展現師生專業與毅力,也彰顯了運動精神、團隊合作與跨域發展的價值。

閱讀全文 ➔

近期活動 〉

pic

2025臺灣科普列車.高雄站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時間:10/22(三)9:00~14:00

·

地點:高雄車站 B1廣場

2025台灣科普環島列車將於10月22日在高雄車站B1廣場登場,本活動高雄站由人科學程鄭南玉助理教授主辦。活動設有30個科普知識小站與20多項互動實驗,涵蓋語言交換、科學啟程、多元共好等主題,民眾完成闖關還可獲得紀念禮物。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科學,適合親子與各年齡層參與。

活動頁面 ➔

pic

113-2服務學習課程成果展

服務學習教育中心

·

開幕式:10/13(一) 12:20~13:00

海報展:10/13(一)~ 10/30(四)

·

地點:圖資大樓10樓西灣廣場

「113-2服務學習課程成果展」將於10月13日中午在圖資大樓10樓西灣廣場舉辦開幕式。成果涵蓋校內服務、科普教育、弱勢關懷、國際志工與社區創新五大類,展現學生多元行動力與社會實踐力。

 

跨域微學分工作坊系列活動開跑

基礎教育中心

以「跨院/跨域學習的創新構思」為核心,邀請本校教師及通識課程相關教學團隊、業師等,由各面向進行交流討論,讓中山大學學生體驗更深刻的學習歷程,探索最適合自己的領域與方向。

請持續鎖定「西灣我課「WeCarry WeCare募課平台」,了解最新活動訊息和報名資訊。

平台頁面 ➔

我的學分我作主

基礎教育中心

西灣我課「WeCarry WeCare募課平台」開放募課中!

你知道有其他方法可以取得學分嗎? 不用搶課或考試,給你一個多元自主學習的選擇 有上有學分 你/妳 也可以揪團自己規劃課程 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將為你/妳的募課提供經費及教室等資源協助開課,幫你/妳實踐「自主學習」的構想,並累積「微學分」!

※本校微學分規定 學生每學期至多採計1學分,學士班學生計入畢業學分數至多6學分、碩士班學生計入畢業學分數至多2學分

平台頁面 ➔

  各期電子報 ➔

國立中山大學 西灣學院

Si Wan Colleg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發行人:王宏仁

郵件由系統自動發送,請勿回覆。

View: